尽管中俄两国领导人曾宣称两国友谊“无上限”,然而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这段关系正面临严峻考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普京的呼吁,要求他不要与中国走得过近,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条裂缝的扩大。
在中共引以为傲的一带一路项目中,中欧班列的业务却遭遇了显著下滑。据中欧班列网3月19日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中欧班列去程开行数量下降了26.1%,发送货物量也同比减少了26.1%。中欧班列连接了中国与欧洲,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但俄罗斯对中国商品的限制和查扣,令许多货主对使用中欧班列的信心大减。
业内人士指出,俄罗斯近期拦截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的货物,源于2024年发布的第1374号指令,赋予俄罗斯海关更大的权力以扣留可能具有军事用途的货物。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清关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导致货物在俄罗斯境内可能面临延误或扣留。
尽管习近平和普京在2022年乌克兰危机前曾高调标榜中俄友谊,但历史上的恩怨依旧在两国关系中挥之不去。19世纪,俄罗斯帝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割让了大量领土,这段历史让中国人对“北极熊”始终保持警惕。中共政府近年的地图发布行动,标注了一些俄罗斯城市的中文历史名称,显示出其对历史领土的重新审视。
更为复杂的是,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共的立场开始出现微妙转变。今年三月,中共政府的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公开表示,乌克兰的和平进程不能仅由美俄主导,这标志着中共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对俄罗斯采取批评态度。
特朗普对此状况一语道破,他形容中俄关系为一种“不自然的联姻”,并指出两国在地理和人口上的巨大差异。特朗普的表态并非孤立,随着俄罗斯在经济上日益依赖中国,美国也在寻求机会重新调整与俄罗斯的关系。近期,双方高层会晤中,讨论了如何改善关系以及解除制裁的可能性,这为未来的国际局势增添了更多变数。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与中国的军事合作也显得愈发复杂。虽然历史上俄罗斯曾是中共军事装备的重要供应国,但在当前局势下,双方的合作可能面临重新评估。分析人士认为,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将受到历史遗留问题与当前国际局势的双重影响,如何平衡利益,将是两国领导人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