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共官方数据,中国4月份的制造业活动再次出现萎缩,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9,低于市场预期的49.8,显示出经济复苏的脆弱性。PMI指数高于50代表制造业扩张,低于50则表明萎缩,当前的数字无疑加剧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在美国总统川普对中国大部分商品加征145%进口关税的背景下,4月的新出口订单出现显著下降,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压力。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束了中国制造业连续两个月的复苏,同时也暴露了中国经济在收入增长缓慢及长期房地产危机中的脆弱。
此外,涵盖服务业和建筑业的非制造业PMI指数也从3月份的50.8下滑至50.4,服务业活动的分项指数同样受到影响,显示出服务和建筑领域的增长均放缓。新出口订单的分项指数更是从49.0骤降至44.7,暴露了关税对中国出口商的严峻冲击。
自疫情结束以来,中共政府主要依赖出口来支撑经济复苏。然而,随着关税政策的到来,许多生产商不得不调整策略,提前出货的做法已无法持续。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同样显示出扩张放缓的趋势,4月新订单指数仅稍高于临界点,表明外部需求疲软正对总需求造成压力。
与此同时,4月份制造业就业人数出现下降,辞职和公司缩减规模的重组计划是主要原因。前总理李克强曾指出,中国外贸行业直接或间接支撑了1.8亿人的就业。这一数字如今面临严峻挑战。
尽管中共政府承诺支持那些希望转向国内市场的出口商,但许多出口商对国内市场的前景持谨慎态度,忧虑国内需求疲软、价格战激烈、利润微薄以及付款延迟等问题。
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盛和瑞银等机构纷纷下调了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测,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达到官方设定的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