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美国政府近日宣布,将对中国商品的实际关税税率提升至54%。这一举措引发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应,随即决定对美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并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美国总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一轮关税升级是对数十个国家的全球性基准关税的一部分,意在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对此,中方于4月4日作出回应,宣布自4月10日起,对来自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此外,中国还将16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禁止其中6家企业从事与中国相关的进出口活动,并对7种稀土产品实施出口管制。
在这场贸易对抗中,美国总统指出,北京的反制措施显示出其“下错棋”的局面,认为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反应是出于恐慌,强调其经济政策不会改变。
经济学专家对此表示,中共的反制措施虽然旨在展现不屈服的姿态,但实际上受到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制约。由于内需替代能力不足,出口受损的同时,消费和投资未能弥补增长的空缺,技术追赶的窗口也在逐渐缩小。尽管稀土管制可能被视为一种筹码,但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中国仍然依赖进口。
同时,台湾财经专家指出,中共的反制措施可能会反作用于自身,因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许多商品是无法替代的,这包括关键的机器设备和电子元件,反而可能加剧自身的经济压力。
在国际舞台上,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周边国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已表达出希望与美国进行谈判的意愿,以减轻关税带来的影响。越南呼吁美国暂停对其征税,并积极寻求与美国的对话。
尽管中共试图通过动员盟友来形成反美同盟,但专家分析认为,除了一些特定国家外,大多数经济体并不愿意卷入中美对抗之中。中共的反制措施在短期内难以迫使美国做出全面让步,反而可能激发美国进一步加大经济打击力度。
在这场持续的贸易战中,双方的博弈仍在继续,未来局势的发展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