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浙江省的义乌市,这里曾是小商品贸易的繁荣中心,吸引了大量外国买家,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市场。然而,2023年夏季的义乌市场却显得异常平静,商家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位在义乌经营海绵和清洁用品的卖家李先生表示,当前的买家主要来自中东和东南亚,而不是以往的美国市场。他透露,尽管关税的影响不算大,但他的家乡广东省的工厂却遭受了更大打击。
在义乌商贸城,记者了解到,这里拥有超过90万家商铺,其中约3,000家与美国有贸易往来。一家专注于中高端市场的羊绒围巾店老板表示,过去七成的订单来自美国,如今订单量却锐减至去年同期的30%。他无奈地指出,由于货物无法发出,货款无法到账,商家们面临着资金流动的困境。
在八月底,随着中国暑假即将结束,义乌的商业活动却显得格外冷清,甚至出现孩子数量多于买家的现象。显然,义乌商家的客户群正在发生变化,商铺的招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阿拉伯语、韩语和俄语,取代了以往的英语和中文。原本售卖围巾的商铺,现大部分转而销售阿拉伯头巾(hijabs)。
贸易公司IMEX Sourcing Services的创办人阿希什·蒙加指出,义乌对美国的出口额已经从八年前的约20%降至去年的15%,而目前的比例甚至更低。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义乌的变化,也与全国范围内的出口下滑密切相关。据CNBC对官方数据的分析显示,截至7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2%,而同期对中东的出口则增长了13%。
蒙加指出,由于许多义乌产品不符合欧盟的合规标准,限制了对欧洲市场的销售。此外,为了应对来自拉丁美洲的订单,义乌官员还开始支持当地商家开设西班牙语课程。
然而,失去美国客户的影响不仅仅是订单数量的问题。蒙加强调,若失去一个美国大客户,商家在新兴市场中需要获得大约五个客户才能弥补利润的损失,这样的情况无疑是事倍功半,导致收入减少。
截至今年7月,中国对美出口总额达2,514亿美元,远超对中东的1,165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北京加大了对欧洲和东南亚的出口力度,官方数据显示,东南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区域贸易伙伴,而对非洲的出口同比增长了24%。
目前,美国对大多数中国商品征收约55%的关税,远高于特朗普任内的25%。彭博经济研究的最新研究显示,由于关税政策的影响,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低于美国同行,出口商的盈利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此外,针对抵达美国的中国制造货船的新费用将在10月14日起生效,这些费用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进一步加剧了商家的压力。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贸易环境中,义乌商家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