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疫苗安全性问题被推向风口浪尖。4月16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布利一家医院震惊发布消息,18名同时接种了同一批次新冠疫苗(批号FN0565)的患者全部确诊为癌症。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有人认为这并非巧合,更有声音指责疫苗存在毒性,甚至质疑医疗体系的公信力。
根据澳大利亚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统计,每年约有15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换句话说,平均每2000人中仅有1人会得癌症。然而,同一批次的18名接种者同时罹患癌症,似乎难以用巧合来解释。社交媒体上,有人提到不同批次疫苗可能存在毒性差异,导致副作用的表现和发病时间各有不同。不过,澳洲官方尚未对此事件做出结论,令人不安的是,这是否只是冰山一角?
与此同时,日本也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近期的研究显示,新冠疫苗接种者的超额死亡人数正在激增。超额死亡是指实际死亡人数超过正常预期的现象。数据显示,在2023年5月至12月期间,接种疫苗者的超额死亡率竟然高于2020—2021年的疫情高峰,且与新冠病毒无关,而是可能与mRNA疫苗的副作用相关。
日本的研究指出,特别是年轻群体中,慢性病的死亡率显著上升,包含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这一被称为“里程碑式”的研究,直接质疑了疫苗的安全性,并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球重新评估疫苗的风险。
日本的疫苗接种率极高,超过80%的国民接种了至少两剂mRNA疫苗。如果疫苗真存在问题,这将对全球数十亿接种者产生深远影响。某些护士曾提出不同批次疫苗的毒性差异,虽然缺乏官方证据,但此言论让人不寒而栗。
澳洲与日本的事件形成了某种回应,令公众开始怀疑新冠疫苗的副作用是否被严重低估。尽管癌症的成因复杂,可能与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但疫苗的安全性问题显然亟待更多证据来探讨。
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4月14日召开了一次引发广泛关注的内阁会议,反疫苗运动的领军人物小肯尼迪在会上表示,9月将有调查结果。这一言论无疑向美国制药公司发出了强烈的警告,特朗普甚至可能考虑撤销FDA对mRNA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
而在国会听证会上,国会议员格林也质疑新冠疫苗研发与批准的速度,认为这可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危险。他提到的伊维菌素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新冠药物,却遭到FDA和制药公司的打压,显示出疫苗争议已经从科学问题上升为政治和公众信任的战场。
小肯尼迪还提到美国儿童自闭症病例激增的问题,认为这可能与疫苗中的某些成分以及环境毒素有关,卫生部即将启动全面调查。这一调查一旦有结果,可能对疫苗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生化武器专家大卫·马丁博士则更进一步,直言新冠疫苗是“生物战争”,每一个接种者的健康状态都发生了改变。他的言论虽引起了公众的恐慌,但也面临着缺乏证据支持的质疑。
当前,各国政府在疫苗危机面前进退两难,承认疫苗存在问题将意味着承认过去决策的失误,而继续否认则可能加剧公众的不信任。澳洲政府已表示将正式调查FN0565批次疫苗,而日本也在重新审查死亡数据。美国方面,特朗普的调查结果一旦公布,或将引发更大的政治风暴。
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下,公众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医疗系统的透明度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