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中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工厂倒闭、失业潮席卷、消费萎缩,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冲击。通过对多位普通市民的采访,我们得以一窥这场关税战对中国经济及就业市场的深远影响。
自美国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45%以来,中国也对美国商品实施了125%的报复性关税,双方的贸易对抗愈演愈烈。尽管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税已降低至10%并开放了90天的谈判窗口,但对中国的高关税政策却依然没有松动的迹象。美国总统川普在谈及贸易协议时,强调必须与中方达成“公平协议”,否则将考虑进一步措施。
在安徽芜湖,劳务中介的小李(化名)无奈地表示,当前的就业市场已大幅恶化。工厂倒闭的消息频频传来,许多工人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水平也因此受到影响。小李回忆起前两年,工厂普遍缺人、工资高企,如今却陷入“上四休三”的境地,月收入仅有两三千元,正式员工尚难维持生计,临时工更是无人问津。他感叹:“今年的劳务市场太难做了,厂里根本养不起人。”
芜湖曾是工业强市,拥有诸多知名企业,但疫情和贸易战的双重打击使得经济持续下行,许多依赖出口的工厂订单骤降,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破产。
在广州,这种严峻的就业现状同样显现。23岁的小张(化名)作为一名硬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来到广州寻求工作,却发现竞争异常激烈。面试一个仅招两人的岗位,竟有五十多人争抢,甚至基础岗位也变得炙手可热。“广州的工作不好找,劝大家能不来就别来了。”小张无奈地说道。
作为中国制造业和科技产业的中心,广州曾吸引着无数年轻人为追梦而来。然而,如今美中关税战导致出口导向型企业订单减少,许多电子厂和中小企业不得不缩减规模,甚至停产,就业市场受到严重冲击。
与此同时,在浙江杭州,小陈(化名)已失业半年,至今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她表示,求职的难度空前增大,原本的生活梦想如今变得渺茫。为了维持生计,她不得不放弃购买电动车,依靠共享单车送外卖,生活陷入低谷。
小陈的遭遇反映出在关税战的背景下,中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愈发明显。随着经济放缓,企业缩减招聘预算,高技能岗位的减少使得低技能工作无法满足求职者的需求。有分析指出,尽管中国政府试图淡化贸易战对经济的影响,但工厂停工和裁员现象已导致失业率上升,普通劳动者首当其冲。
在贵州贵阳,一位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小杨(化名)经历了从政府部门工作的稳定到失业的剧变。因裁员政策被迫离职后,她背负了数万元的债务,生活陷入困境。尽管她曾尝试面试带货主播的工作,待遇可观,但迟迟未获上岗通知,她感到自己“摆烂”了,找不到工作的动力却又无法摆脱对工作的渴望。
小杨的经历凸显了关税战对公共部门就业的间接影响。地方政府因出口下降和经济放缓而承受压力,裁员和降薪已成为常态。
美中关税战不仅重创了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工厂倒闭造成工人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内需不足。年轻人面临激烈竞争,职业选择受到限制,而高学历者的失业则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
社交平台上的讨论也反映了民众的焦虑,部分用户表示关税战导致“全国失业人口突破3亿人”,虽然这一数据未经证实,但无疑反映了公众对就业形势的悲观情绪。
从芜湖的劳务中介到广州的求职大学生,从杭州的外卖员到贵阳的失业青年,这些普通中国人的经历勾勒出美中关税战背景下经济萧条的真实图景。工厂倒闭、就业竞争加剧、失业潮蔓延,普通民众的生活正面临重重困境。尽管政府试图通过政策调整来缓解压力,但短期内就业市场的寒冬依然难以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