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中贸易关系日益紧张,关税战的影响开始显著波及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餐饮行业。大豆、牛肉和猪肉等关键进口食品的关税上升,不仅提高了食品加工和餐饮行业的成本,也对整个供应链造成了冲击。
自美国总统在3月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20%的关税后,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宣布对源自美国的多个进口商品征收额外关税。这一连锁反应导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农产品领域。尽管从2018年到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有所下降,但大豆依然占据了美对华出口的17.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依赖进口的比例超过80%。2024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已超过1亿吨,其中美国的出口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大豆不仅是中美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其价格波动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的食用油市场和饲料行业。豆油和豆粕两大核心产品的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大了养殖行业的成本压力。
分析师指出,随着饲料成本的增加,许多中小养殖户可能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行业产能将不可避免地收缩。这将导致肉类价格结构性上涨,特别是猪肉和禽类的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在餐桌上的开销大幅增加。
不仅如此,牛肉和猪肉的进口成本也因高达125%的关税而大幅上涨。中国的餐饮企业,尤其是以美式快餐和高端西餐为主的连锁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采购成本压力。一位牛排餐厅的负责人表示,尽管努力采购国产牛肉,但一些高品质部位依然依赖进口,导致成本上升迫使他们调整菜单价格。
此外,许多餐饮企业即便不直接使用美国的食材,仍然受到间接影响。饲料价格的上涨推高了国产猪肉和禽类的成本,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因原料短缺而减产,进一步威胁到供应链的稳定性。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感受到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在广州,一位市民反映,超市的猪肉和牛肉价格已经上涨,外出就餐的费用也随之增加,令消费者更加谨慎。
在这场关税战的冲击下,中国餐饮业正遭遇“三座大山”的重压:房租、人工和食材成本的不断上升。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房租占据餐饮企业营收的20%至30%。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餐饮行业的人工成本也在逐年攀升,令本就利润微薄的行业更显艰难。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餐饮行业关闭的门店超过6000家,许多餐饮企业在高压环境下不得不选择退出市场。一家经营五年的日式料理店的店主无奈表示,面对食材成本上涨、房租不降和人工成本增加的多重压力,他们实在难以为继。
在这场贸易争端的漩涡中,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