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近期宣布取消台积电南京厂及其他外资半导体企业的“经验证终端用户”资格,标志着美国在半导体出口管制方面迈入更为严格的阶段。此举引发了财经专家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这一政策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外资企业可能会因此撤离,而中国厂商也面临着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同时将推动美中科技战的升级。
根据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于9月2日发布的新规,全面关闭“经验证终端用户”(VEU)计划。这项政策将在120天的缓冲期后于2025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直接影响到包括台积电南京厂、三星电子及SK海力士在内的多家外资企业。VEU计划曾是外资半导体厂商在中国运营的“特殊通行证”,使其能够免于许可地引进美国的先进设备和核心技术。
新规定要求这些厂商今后必须逐项申请许可证才能进口任何美国设备。美国商务部明确表示,将优先批准维持现有产线正常运作的申请,但对任何涉及产能扩充或技术升级的项目则坚决拒绝。美国商务部次长凯斯勒在声明中强调,这是堵塞出口管制漏洞的关键一步,旨在修正让美国企业面临竞争劣势的政策缺陷。
台湾知名财经专家黄世聪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此次政策调整标志着从过去的“绿色通道”转变为“逐项审批”的繁琐流程,他形象地将这一变化比喻为“从高速公路被迫改走羊肠小道”。他进一步解释道,美国的管制主要针对14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产品,这些技术节点在战略上具有重要价值。
在谈及中美科技竞争的未来走向时,黄世聪认为,双方的博弈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半导体博弈时代。美国可能会利用半导体技术作为武器,而中国则可能通过稀土资源进行反制,双方的竞争将愈加白热化。
从技术运营的角度来看,台湾南华大学的孙国祥教授指出,VEU资格的取消将使台积电南京厂必须单独申请出口许可,以进口所有受美国管制的关键工具、零组件和化学材料。这将导致设备维护、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充的进程显著放缓,同时也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成本。
台积电已对此作出回应,表示正在积极评估政策影响,并与美国政府保持密切沟通,以确保南京厂的运营稳定。尽管南京厂在台积电的全球总产能中仅占约3%,其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但面对美方加征关税和技术管制的双重挑战,台湾政府已制定一系列产业支持策略。
经济部长龚明鑫透露,立法院三读通过的特别条例将为产业界提供930亿元新台币的特别预算支持。此外,相关的支持计划已显示出积极成果,金融协助申请案达100件,研发升级转型项目236件,营销项目近300件。
黄世聪从战略层面分析认为,此次VEU调整与即将到来的232条款调查密切相关,可能会导致新的关税措施。而如果许可申请变成“推定拒绝”的常态化操作,可能导致企业生产良率和交期承诺无法达标,进而影响到继续运营的机会成本。
在政策层面,如果美日、荷兰等盟国在工具和零组件上形成更紧密的审核机制,同时加大对中国外资厂区的科技转移风险管控,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吸引力将大幅下降,而中国企业则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供应链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