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商品施加的高额关税正在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严重影响,迫使中共政府调整策略,将原本销往美国的产品转向国内市场。然而,经济专家警告,这一转变可能会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危机。
美国市场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总值约达4400亿美元。但现今,美国总统川普实施的145%关税几乎封闭了这一重要市场。经济学家许天辰指出,这么高的关税实际上相当于对中国的贸易禁运,迫使国内出口商在更小的市场中竞争。
这种情况导致中国工业领域面临更大的价格下行压力,尤其是在全球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在大幅下跌。中共副商务部长盛秋平上月表示,政府希望将这些出口商品转向国内市场,并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协调合作,以稳定出口和促进消费。
然而,专家们对这一策略的有效性持谨慎态度。巴克莱银行的经济学家周英科指出,企业之间可能会因转向国内市场而展开激烈的价格战,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这种情况已经在电商平台上显现,京东承诺为出口商投入2000亿元人民币,并为原本销往美国的商品提供高达55%的折扣。
随着大量折扣商品的涌入,企业的盈利能力将遭到侵蚀,进而对就业市场造成压力。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指出,因贸易战导致的出口订单减少,预计中国批发价格的通缩幅度将进一步扩大。
高盛的经济学家闪辉预测,2025年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年涨幅将降至0%。他表示,为了消化因关税上调而产生的过剩供应,国内和其他外国买家的价格必须降低。随着生产能力无法迅速适应突如其来的关税变化,某些行业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企业的利润下降可能导致更多公司关闭或缩减运营规模,从而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闪辉估计,约有1600万个工作岗位(超过2%的劳动力总数)与输美产品的生产直接相关。
此外,美国最近取消了对低价值电商包裹的小额豁免政策,使得许多依赖该政策的中国电商企业面临更大压力。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王丹警告称,小额豁免政策的取消和现金流的下降正在将许多中小企业推向破产边缘。
王丹预计,今年中国城镇的失业率将平均达到5.7%,高于官方设定的5.5%目标。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若现有关税政策持续,中国可能会迅速失去多达1000万个就业岗位。
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川普在接受采访时重申了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关切,认为必须达成公平的贸易协议,以确保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