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近日宣布,将依据《232条款》对进口药品和半导体进行国家安全调查,为可能加征关税铺平道路。这一消息在4月14日的《联邦公报》上正式发布,标志着美国政府对外部供应链的审查力度加大。

公告中提到,调查将重点关注“进口半导体和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药品和药物成分,包括成品药”,以评估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调查涵盖的范围不仅限于药品,还包括相关的衍生产品。根据规定,公众意见提交的截止日期为公告发布后21天,而这一调查必须在宣布后的270天内完成。

前总统特朗普早就提出,来自外国的药品和芯片生产对美国构成威胁。他一直主张将芯片制造业带回美国,以增强国家安全和工业基础。特朗普也曾表示,征收关税是恢复美国制造能力的关键步骤,尤其是在争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主导地位的背景下。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于4月11日宣布,豁免智能手机、电脑及存储芯片等科技产品的对等关税。在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上,特朗普提到,正在进行的国家安全关税调查将专注于半导体及整个电子供应链,强调美国需要在国内生产,以避免被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的“敌对贸易国”影响。

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将在一两个月内对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征收“特别聚焦类型关税”,同时也会对半导体和药品征收行业关税。他指出,这些产品虽然不受对等关税影响,但将被纳入半导体关税的范围,预计将促使这些产品的生产回迁至美国。

全球芯片市场的销售额已超过6000亿美元,这些芯片在汽车、飞机、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至关重要。过去,制药行业在贸易战中相对安全,因其受到国际协议的保护。然而,特朗普曾表示,美国制药商不应依赖海外生产,而应将制造业带回本土。

业内企业也在游说政府,逐步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以减轻可能带来的冲击,并争取时间调整生产线。大型制药公司的生产设施遍布全球,尤其是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将更多生产线转移回美国需要大量资源,且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诸如默克和礼来等美国制药巨头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拥有数十个生产基地。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