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大学的6名学生在内蒙古一处矿业公司的实习参观中不幸坠入浮选槽,导致全部遇难。这起事故不仅让人痛心,也再次暴露出中国企业安全管理的诸多隐患和高校实习组织的不足,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事件发生在7月23日上午10时20分,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的选矿厂参观时,突然站立的浮选槽格栅板整体脱落,6名学生随之坠入矿浆池。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了紧急救助措施,停机并尝试施救。一名教师在关键时刻抓住设备支架,侥幸逃过一劫,但其他6名学生却未能生还。

经过38分钟的等待,应急小队终于在10时58分抵达现场,然而直到12时40分,最后一名学生才被救出,令人痛心的是,他们都已遇难。遇难者均为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本科三年级学生,年龄在20至22岁之间,原本参与的是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

专业人士指出,浮选槽内含有高浓度的矿浆和剧毒化学物质,掉入后极易窒息,且浮选槽内设有叶轮,掉落者可能遭受机械伤害。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浮选槽的高密度矿浆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成分,落入者在一分钟内失去行动能力,几乎无生还机会。

事故发生后,关于救援的效率与及时性引发讨论。内蒙古矿业公司的副总经理表示,事故发生后,他们首先采取了停机措施,并试图进行现场救援,然而这一过程耗时较长。相关专家指出,浮选槽内的能见度极低,救援难度很大,救援人员必须穿戴专业防护装备。

事故的根源之一是浮选槽上方的格栅板。调查显示,这些钢制格栅板因陈旧性裂纹在承受集中载荷后断裂,导致学生们坠入槽内。行业内的专家表示,格栅板的安装和使用应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然而此次事件的发生亦可能与现场的设计、施工与维护不当有关。

此外,事故调查还发现,参观时学生们偏离了安全通道,直接走上了格栅板,造成了悲剧的发生。事发当天,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未能有效维护现场秩序,导致学生们涌向了危险区域。

随着调查的深入,事故责任的追究将成为焦点。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涉事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当日的监护人员已被采取刑事措施。法律专家指出,若后续调查确认企业未能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制裁;而高校若未能对实习单位进行充分的安全考察,也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次事故的发生,不仅让6名年轻生命的光芒陨落,也再一次敲响了安全管理的警钟。社会各界呼吁,必须还原真相,严肃追责,以确保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