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中国东北地区经历了55年来的罕见高温,最北端的漠河气温连续几天突破35℃,地表温度甚至高达65℃。尽管如此,东北地区的空调普及率并不高,许多大学生在面对酷热时不得不想尽办法避暑。
自6月以来,长春、沈阳和哈尔滨等主要城市的气温持续突破30℃,部分地区更是打破了历史同期纪录,哈尔滨这座被誉为“冰城”的城市也迎来了36℃的高温,极大挑战了居民的耐热能力。
在这种极端天气下,大学生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出“求空调”的呼声,有人甚至因宿舍过热而中暑。尽管学生们多年来一直建议在宿舍安装空调,但校方的回应却是“我们也很热”。目前,只有部分教学楼和图书馆配备空调,造成了众多学生面临酷暑的困扰。
为了躲避高温,许多学生在网络上分享了他们的“避暑妙招”,如在宿舍走廊过夜、乘坐公交车享受空调等。一名学生表示,由于宿舍晚上断电,连电风扇都无法使用,大家只能在楼道打地铺,甚至有同学在宿舍楼内搭起帐篷。
与此同时,周边酒店的预订量激增,哈尔滨理工大学附近的一家酒店工作人员透露,房间已被学生们预订一空,所有房间的空调都在正常使用中。然而,由于需求激增,酒店的房价也飙升至300元人民币每晚,部分经济压力较大的学生不得不放弃入住。
在这样酷热的环境下,一名吉林农业大学的学生甚至发布视频,躺在卫生间的水池中“降温”;而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学生则因宿舍没有空调和风扇,把床搬到走廊中以求凉快。多地还报告了学生中暑的案例,引发了人们对高校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落后的关注。
黑龙江东方学院对此表示,由于宿舍楼建筑老旧及电路设计的限制,短期内难以进行改造,无法应对空调的普遍需求。校方的应急能力受到质疑,学生们要求开放图书馆、体育馆等空调场所,或调整电力断电政策,但校方尚未做出回应。
在东北,面对突如其来的酷暑,空调成为了民众关注的焦点。许多居民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表示在三十多年的生活中,第一次有了购买空调的想法。有的人分享了下单后等待一周才完成安装的经历,空调厂商订单激增,甚至调动外省的师傅来支援。某空调店的工作人员透露,店内六十多人全员加班,但依然供不应求,不少家庭是首次购买空调。
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今年“618”期间,空调市场的全渠道销售额达到了485亿元,销量为1593万台,增速高达17.5%。特别是在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吉林省的线下空调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了817.68%和128.76%。京东的数据也显示,东北地区的空调成交额在近7天内同比增长超过7倍。
随着7月份的到来,海尔空调在东北三省的销量持续攀升,吉林的零售额同比增长355%,黑龙江增长333%,而辽宁的增幅更是高达518%。这一波销量的集中爆发也让空调安装师傅的工作量激增,成为需要“驰援”的安装前线。海尔从外省调集了300多名安装人员赶往哈尔滨,苏宁易购也紧急增设200人的安装队伍,以确保日均安装率在95%以上,市场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