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东海域,中俄两国海军近期开展了一场代号为“海上联合-2025”的海上军事演习,重点聚焦于反潜作战。根据官方消息,这场演习于8月1日至5日举行,双方舰艇按计划完成了所有海上课目演练,并于8月6日起转入联合巡航,标志着两国军事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演习中,中俄海军进行了模拟敌方潜艇的搜寻和摧毁的实弹射击演练,展现了双方在反潜作战领域的协同能力。这一行动不仅反映了中俄在军事领域的紧密合作,同时也预示着在区域安全事务中,两国的联动将愈加常态化。

与此同时,美国在同一时间段内作出了迅速反应。美国总统于8月1日宣布调动两艘核潜艇,声称这是针对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核威胁言论的回应。总统同时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警告如果俄罗斯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同意结束乌克兰战争,美国将对俄罗斯及其石油买家实施新一轮严厉制裁。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的专家指出,中俄的联合军演显然具有战略针对性,反潜科目的扩展及“击沉敌方潜艇”的训练目标,是对美国海基核威慑力量的直接回应。这表明中俄的军事合作已从战术层面上升至战略层面,意在共同应对西方的军事压力。

专家进一步分析,当前国际军事对抗接近临界点,随着北约成员国的国防预算增加,军工产业的复苏,冷战后的“和平红利”时代似乎已然结束。如果乌克兰冲突未能按照美方预期解决,全球军事对峙局势可能会进一步升级。

不过,对于美方核潜艇的部署,有专家表示这只是针对特定言论的回应,而非全面对抗信号,实际部署仍需进一步观察。中共方面则强调此次演习是为了应对西太平洋的安全威胁,声称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尽管中方宣称演习旨在防御性质,但其规模和演习内容引发了外界对战略意图的广泛联想。专家认为,如果乌克兰冲突得到控制,美国可能会逐步解除对俄制裁,将战略重心完全转向应对中共的崛起,从而使中美军事对抗的趋势更加明显。

在评估中俄是否能够对美国的核潜艇构成实质性威胁时,专家指出,美国的核潜艇在静音性能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俄对美国海基核力量的实质威胁能力仍然有限。尽管中俄军事合作不断加深,但判断其与西方进入更高强度对抗阶段的依据尚显不足。各方保持战略警觉,但整体军事对抗态势仍未出现显著变化。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