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中共国务院宣布任命李成钢为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接替王受文。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人事变动或是为了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寻求突破,同时也可能是中共内部政治考量的一部分。
李成钢,58岁,背景显赫,曾在世界贸易组织担任常驻代表与特命全权大使,具备丰富的国际贸易谈判经验。他的任命被外界视为中共对未来谈判的战略调整。李成钢不仅是商务部党组副书记,还在多个重要经济会议上代表中方发声,显示出其在中共经济政策中的重要性。
自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新的关税计划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超过75个国家主动与美国接洽以探讨新的贸易协议,而中共则选择了公开报复,双方互征关税的局面愈演愈烈。目前,美国对中国大多数商品的关税高达145%,而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则为125%。
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对此表示,中共在关键时刻换人,或许是希望展现出与美国谈判的诚意。他提到,李成钢在WTO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国际贸易的运作模式相对熟悉,这可能为双方未来的谈判铺平道路。然而,黄世聪也指出,特朗普似乎希望直接与习近平进行会谈,而中共则更倾向于通过专业的谈判代表进行更为细致的交流。
独立评论员蔡慎坤对这一任命表示,虽然中共似乎愿意与美国展开深入对话,但其谈判策略往往以拖延和推诿为主,最终可能无法达成美国所期望的协议。他认为,中共在特朗普任期内可能会试图等待时机,直到美国的政治局势发生变化。
此外,中国问题专家王赫指出,目前中美之间缺乏实质性谈判的基础,随着美国与其他国家如日本、台湾、以色列和欧盟等的关系日益紧密,中共的谈判空间将进一步收窄。他还提到,王受文被更换可能是中共为了寻找替罪羊,以应对复杂的贸易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事变动的背景中,何立峰接替了前副总理刘鹤,成为中美贸易战的新操盘手。何立峰与习近平关系密切,被认为是更接近习的官员,而刘鹤则是中共内部被视为改革派的代表。随着刘鹤的离任,何立峰的策略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更具政治色彩。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指出,何立峰的上任标志着一种更为激进的贸易战策略的启动,然而外界对此并不抱太大期待。中共面对的困境使得其在贸易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在关键技术领域仍然被美国所主导。
在这一不断演变的贸易战中,中共展现出强硬的立场,声称将“奉陪到底”。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未来的谈判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依然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