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府当前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过度投资、高负债以及民众低收入水平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经济表现岌岌可危。尤其是在美中贸易冲突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业务遭遇重重困难。

多年来,中共一直试图掌控全球供应链,并在技术上与美国展开竞争。然而,随着贸易战的加剧,中国愈发渴望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这一现象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提供了重要线索。北大教授迈克尔·佩蒂斯在《Persuasion》杂志中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日益依赖贸易顺差,因其不需增加债务即可实现增长,这成为维持发展的少数途径之一。

目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3000亿美元,出口商品涵盖智能手机、电脑、工业机械及稀土矿物等高科技产品。虽然美国也向中国出口高端商品,如飞机零件和化学品,但其主要出口品仍以化石燃料和农产品为主,其中大豆在202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单项出口产品。

面对美国高关税政策,中国急需寻找其他国家替代美国市场,但许多国家并不愿接受廉价的中国商品,这使得依赖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面临重大考验。

从国内角度看,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和建筑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这是中共计划经济模式的直接结果。许多企业因获得高额补贴而产量超过市场需求,导致仓库积压大量未售出的库存,城市中则满是废弃的汽车和共享单车,这些都是政府政策失误的牺牲品。这些错误的投资不仅无法促进经济增长,反而加重了债务负担。

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亟需转向,提升家庭支出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与其将资金投入铁路、汽车和工厂的建设,不如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以创造更多的国内需求。

然而,外媒分析指出,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已经变得极为脆弱,中共面临着失去政权的风险,难以进行大规模改革。因此,中共选择重回老路,继续加大借贷和投资,追求表面上的“经济发展”。

人民大学经济学家向松祚在2019年直言,中国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投机之上,杠杆水平过高。房地产市场便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在2021年之前,其产出占国民经济总值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泡沫破裂后,数千万套公寓空置,数百万套已售但尚未完工的房产价值骤降,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也遭受了巨额财务损失。

尽管房地产市场崩盘,但中国的借贷并未减缓。到2024年,政府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已达到124%,而总债务占GDP比重更是高达312%,这两个数字在过去五年中都急剧上升。

普通民众正在为中共的过度举债与基础设施投资付出惨痛代价。家庭收入未能跟上经济增长步伐,社会支出受到户籍制度限制,许多在城市打工的人无法享受医疗、失业保险及退休金等福利。他们被迫增加储蓄,以应对生活困境和各类债务,消费能力无从提升。

近期,由于贸易战影响,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和电子产品已转移至东南亚。与此同时,以往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工业和建筑业也遭遇萧条,工作机会变得愈发稀缺。因此,许多工人在多年工作后并未获得更高收入,反而转向非正式工作,如送餐骑手、网约车司机、临时工或街头小贩。

中共当局习惯性掩盖这些事实,以防西方对其模式缺陷的充分认识。对此,研究中国历史的荷兰学者冯客生动地比喻道:“中国就像一艘从远处看上去令人印象深刻的油轮,船长和副官们骄傲地站在驾驶台上,而甲板下的水手们则拼命抽水、堵住漏洞,努力维持船只的浮力。”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