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的网络审查系统“防火长城”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内部文件泄露,超过600GB的核心机密数据,包括系统源代码和工作日志等,纷纷浮出水面。这一事件震惊了国际社会,并引发了对中共网络审查机制的广泛关注。
针对这起泄密事件,动态网科技(DIT)于9月26日推出了一款名为“开发者追踪器”的数据分析工具。该工具能够识别并量化为“防火长城”贡献代码的个人开发者,从而为追责和问责提供了更高的透明度。根据统计,此次泄露涉及193名活跃开发者,累计代码行数高达8610万行,时间跨度从2015年10月到2024年11月。贡献最大的十名开发者包括“lixinyan”、“pengxuanzheng”、“songyanchao”等。
动态网科技的首席执行官比尔·夏表示,这款工具“照亮了审查制度的隐藏架构”,旨在提升透明度,并支持政策讨论,针对那些协助构建和维护“防火长城”的个人和机构追责,包括可能的制裁措施。
泄露的文件揭示了中共“防火长城”技术应用的“双重布局”。在国内,中共已经为新疆、江苏、福建等多个省分量身定制了省级“防火墙”系统,形成了多层次的网络审查体系。而在国际层面,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这一政治平台,中共的网络审查和监控技术也在缅甸、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扎根,展示了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比尔·夏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防火长城”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剥夺了中国公民获取信息的自由权利,同时也破坏了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公平竞争环境。作为国家级互联网审查的基础设施,“防火长城”不仅阻止了民众获取未经审查的信息,还在国际上制造了不公平的竞争。
此次前所未有的泄密事件为国际社会深入了解“防火长城”的运作机制提供了重要窗口。比尔·夏形象地比喻:“这相当于把这堵墙的一部分完全暴露在阳光下,让大家清楚看到每一块砖是如何搭建起来的。”随着更多技术细节的披露,中共的网络审查技术商业化输出模式和全球扩张策略将面临更加严厉的国际监督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