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举行的一场重要会议上,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于3月28日与四十多家跨国企业的高管进行了会谈。此次会晤是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外资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进行的,习近平希望外资企业能够继续在中国投资。

与会的高层官员包括蔡奇、王毅和何立峰等,参与的外企中有4家来自美国、15家来自欧洲、5家来自亚洲和1家来自南美。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中贸易战的加剧,出席此次论坛的美国CEO人数显著降低,而欧洲的企业高管则有所增加。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外资企业的进入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重要贡献,外资在中国的进出口、工业增加值和税收中占有显著比例,并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他称中国为“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并希望外商继续对华投资。然而,根据全球资料库网站Numbeo的数据,中国在2025年全球最安全国家排行榜上并未进入前十,而排名第四的台湾则被视为华人世界中最安全的地方。

为吸引外资,北京最近还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和中关村论坛等多场重大商务活动,吸引了大量商界领袖。然而,外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却在持续下降。根据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净额大幅下降1680亿美元,创下1990年以来的最大外流规模。2024年,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仅为45亿美元,远低于2021年的历史高峰3440亿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外资撤离的原因在于中国缺乏法治保障和稳定的市场环境。即使与国有企业合作,外商也难以获得实质性的安全保障。专家提醒,缺乏真正的市场开放和法治改革将使外资风险依然存在。中共过去对外资的承诺逐渐被认为是空洞的口号,导致外资对中国失去信任。

在全球贸易环境日益紧张的背景下,美国计划在4月2日实施“对等关税”,这一举措可能进一步冲击全球贸易。独立时评人士指出,中国在全球化中曾利用低成本优势占领市场,但如今面临巨大的挑战。

习近平在与外企高管的会谈中承认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承诺将扩大开放,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确保外企享有国民待遇及便利。然而,分析人士认为,中共的政策矛盾和不确定性将使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环境愈发艰难。

在会后,外界关注到,曾被拘留的美国审计公司美思明智的五名员工已获释,这一举动被认为是中共试图缓和外资紧张关系的表现。然而,外部专家对此表示,单凭这种释放并不足以恢复外商的信心,外资在中国的未来依然充满挑战。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