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中共党魁习近平重申城镇化进程必须避免表面化,强调应当抵制“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形式主义官员。他指出,城镇化不能只注重外在形象而忽视实际民生需求,这种倾向只会导致财政资源的浪费。
近年来,中共各地频繁出现“面子工程”,即表面光鲜但实质上无助于民生的建设项目。习近平所推动的雄安新区便是这类工程的典型案例,屡次遭到民间的批评。这种以表面形式取胜的做法,常常导致巨额的财政浪费。
据报道,中共被誉为“基建狂魔”,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然而,这一过程中不仅留下了巨额的地方债务,甚至出现了大量的烂尾工程。许多项目在建成后又被拆除,造成了严重的财政损失。
例如,广州白云区的“湾区智荟园”项目在短短80天内完成了7栋楼的建设,但仅仅十天后便被全部拆除,引发民众质疑:“这是谁的钱在建造和拆除?”而官方对此的回应仅是手续未办妥。
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在山西太原市,投资5.9亿元的城市停车场项目被指违规使用资金修缮政府办公楼,且在公众舆论压力下迅速拆除。而在四川成都,耗资12.16亿元的对外交流中心也因公众质疑而引发广泛关注。
这些“面子工程”造成的浪费只是冰山一角。业内人士指出,这类工程的短命往往与规划不当和官员追求政绩的心态密切相关。许多建设项目在地方官员变动后便遭到拆除,成为了创造短期GDP的工具。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对此表示,中共高层声称反对“面子工程”,但实际上却依然在推进这类项目,显示出体制内的问题难以根治。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民意反馈,中共的各种问题将难以得到真正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