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财务报告,中国主要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正经历全面的下滑,显示出经济放缓对这一行业的深远影响。关键指标如信用卡贷款余额、交易量和流通卡数量均出现显著下降,同时信用卡的不良率也在上升。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14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总计为7.52万亿元,较年初减少了1975.72亿元,同比下降2.56%。其中,中国银行的贷款余额降幅最大,减少了5224.99亿元,下降幅度达到13.88%。尽管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略有增长,但建设银行的余额也微降至1.05万亿元。

与贷款余额的收缩相对应,信用卡交易量同样出现大幅下滑。12家披露数据的银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费金额共计11.47万亿元,同比下降11.05%,减少了1.42万亿元。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的交易量降幅超过18%,而招商银行的交易额虽然突破2万亿元,但同比仍下降了8.54%。

信用卡业务的收入同样受到重创,招商银行上半年信用卡利息收入为306.12亿元,同比下降4.96%,非利息收入则下降16.23%。其他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降幅均超过10%。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分别下降了14.61%和21.3%。信用卡交易量的萎缩导致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也显著下降。

与此同时,信用卡的不良资产问题愈发严峻。央行的统计显示,逾期半年未偿还的信用卡余额从2008年的33.77亿元激增至2024年底的1239.64亿元,增长近36倍。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的批量转让平均折扣率已降至4.1%。

为了应对不良资产的增加,中国银行宣布自9月14日起将催收成本计入逾期账单,实际上反映出回收工作的难度加大。有业内人士指出,起诉成本上升而回收却不断缩水,传统的催收模式面临压力。

在信用卡数量方面,银行和个人均在注销低价值的信用卡。社交媒体上,许多用户表示由于信用卡权益下降而选择注销多余的信用卡,保留一到两张高权益卡。根据相关规定,大多数银行限制同一客户持有的正常信用卡总数不得超过六张。

截至2025年6月末,14家银行中有10家披露的数据表明,信用卡流通卡总量为8.9亿张,同比减少391万张。平安银行的流通卡数量降幅最大,减少了626万张,降幅达12%。此外,自2025年8月31日起,中国银行停止发行24款联名卡,其他多家银行也相继跟进。

面对业务下滑,银行还采取了裁撤机构的措施。据统计,年内已有超过40家信用卡分中心获批关闭。为了应对行业风险,央行发布公告,调整信用卡权益,包括取消透支利率的上下限管理。这一变化虽然旨在帮助银行适应市场变化,但同时也使消费者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

总的来看,中国信用卡市场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银行业在资质下滑和盈利空间缩小的双重压力下,亟需寻找新的应对策略。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