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一位研究生黄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毕业后的就业选择,迅速引发网络热议。她在视频中透露,自己于2022年获得硕士学位,随后决定留校担任北大食堂的管培生。在此之前,黄女士曾在央媒和大型互联网公司实习,生活节奏紧张,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微信信息,而如今,她的工作则是从早忙到午饭后,处理黄瓜和辣椒等食材,手指常常因切辣椒而感到刺痛。

谈到收入,黄女士坦言,她的同学们月薪普遍在一两万元,而她仅能拿到五六千元的月薪。然而,她对此并不在意,强调每个人的选择和收入都是不同的。

黄女士来自湖南,她的父母是公交车司机,在当地很少有人能考入北京的重点大学。对于她选择成为食堂阿姨,父母的感情立场显得复杂,因为餐饮工作十分辛苦,他们并不希望女儿走上与自己相似的道路。然而,黄女士却认为,相比于在大厂的高强度脑力劳动,做食堂阿姨让她感到更加快乐,称这是她“这辈子最开心的时段”。

在与网友互动时,黄女士强调,她选择这份工作并不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而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特殊情感和尊重。她指出,虽然有些人可能觉得她的学历和才华被浪费,但她认为每一份工作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展现出自己的才能。

黄女士的故事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同的反响。一些网友对她的选择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她勇敢且有担当,甚至有评论称:“读书的意义在于拥有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被学历绑架。”然而,也有许多质疑的声音,认为北大研究生的身份与食堂阿姨的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质疑这是否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并讨论了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的高成本。

不少网友认为,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份工作已然不易,尤其在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评论指出,年轻人应该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考虑职业发展。

根据北大餐饮中心的介绍,该中心是学校重要的服务机构,负责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餐饮服务,并承担大型学术活动的供餐任务。作为管培生,黄女士的职责涉及食材采购、窗口服务和菜品研发等多个环节,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内建立健康的食堂体系。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