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文化旅游业迎来了古镇建设的热潮,各地纷纷投入巨资兴建仿古城镇。然而,许多地方的投资却未能吸引游客,最终沦为荒废的“鬼城”。以四川成都的“龙潭水乡”古镇为例,这座模仿《清明上河图》而建的古镇,尽管投资超过20亿元,历时四年精心打造,却在开业仅三年后便人迹罕至,显得十分冷清。
“龙潭水乡”古镇占地220亩,融合了苏州园林和川西民居的建筑特色,开业于2013年4月26日,曾被寄予厚望。然而,现今古镇内小桥流水的景致已被冷清的街道所取代,商铺门前落满灰尘,青苔覆盖的石板台阶无人问津。最近,一位社交媒体博主在游览时发出感慨,称这里宛如一座空城,尤其在夜晚,幽静得让人毛骨悚然。
除“龙潭水乡”外,中国还存在多座同样因投资巨大而最终荒废的古镇,例如常德的桃花源古镇、张家界的大庸古城、长沙的铜官窑古镇等。桃花源古镇被称为规模最大、荒废最严重的古镇,投资高达50亿元,完工于2016年,却在开业不久后便濒临破产。许多商户纷纷撤离,投资者们的数百万购房梦也随之破灭,房屋空置,杂草丛生。
湖南的张家界大庸古城自2021年试运营以来,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负债总额高达16.97亿元,成为一座“空壳景区”。而长沙的铜官窑古镇则因门票高昂和物价不菲,游客大量流失,成为另一座无人问津的“鬼城”。
这些古镇的现状折射出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困境。自2000年后,各地竞相发展文化旅游景区和特色小镇,但随着同质化现象严重和文化失真的批评声不断,许多古镇渐渐失去了吸引力,成为了荒凉的“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