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初,中国的外卖市场再度掀起波澜,三大电商巨头——京东、阿里巴巴和美团,纷纷推出高额补贴措施,力图吸引更多消费者。如今,一杯咖啡的配送费用低至仅需2元人民币,令人瞩目。

这场竞争的主角包括了京东和阿里巴巴这两家老牌电商巨头,以及专注于外卖服务的美团。7月2日,淘宝闪购率先宣布了500亿的补贴计划,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发布了大量优惠券,吸引消费者的注意。美团紧随其后,推出了奶茶和小吃的0元自取活动,使得咖啡的配送价格降至2元(约0.28美元)。

不甘示弱的京东在7月8日推出了“双百计划”,承诺追加100亿元的资金以支持更多的品牌发展,目标是帮助销量达到百万级别。补贴措施的效果显而易见,消费者的需求激增,奶茶和咖啡的订单量猛增,店员们不得不抱怨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订单量,订单条甚至排成几米长。

根据美团的数据显示,7月5日其即时零售的日订单量突破了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过了1亿单。而淘宝闪购和饿了么也在7月7日宣布,其日订单数超过了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过1300万,淘宝闪购的日活跃用户数更是突破了2亿。

国内媒体对此评论称,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增长,各大平台希望争夺超级消费入口。由京东在2月开启的这场外卖大战,似乎已演变为一场难以控制的竞争。

然而,补贴的加大力度也让美团的盈利面临压力,其每单的平均利润从1.5元下降至1.0至1.2元。虽然短期内中国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价格战带来的实惠,但这也给投资者和企业的盈利前景带来了沉重负担。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美团和京东的股价在今年分别下跌了约22%和10%。

外卖市场的竞争并非一日之功。在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和零工经济的支撑下,各大电商平台一直在配送速度上相互较劲。京东凭借强大的物流网络,在当日或次日送达的服务上树立了行业标杆,给阿里巴巴等竞争对手形成了压力。

京东在2月份首次进军外卖市场,挑战原本由美团和阿里旗下的饿了么所主导的领域。随后,美团于4月份推出了全天候的“闪购”平台,涵盖食品、酒类和电子产品等,承诺30分钟送达,再次向京东发起冲击。随着竞争的加剧,双方的关系愈加紧张,互相指责对方使用不正当手段,并试图阻止骑手在竞争对手的平台上接单,京东也开始招聘更多的全职司机以应对挑战。

然而,价格战所带来的盈利压力逐渐显现。美团警告称,下一季度的业绩可能会受到外卖零售竞争加剧的影响。野村证券的分析报告指出,京东进军外卖市场可能导致其第二季度亏损超过100亿元,分析师估计京东已经占据即时配送市场约10%的份额,日订单量达到了2000万单。

分析师们认为,京东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其商业战略,尤其是在阿里加大补贴力度的情况下,若希望与这两大市场巨头竞争,京东或许不得不在未来几个季度中耗尽其核心零售业务所创造的所有利润。

高盛预测,仅在第二季度,美团、京东和阿里在外卖业务上的开支将达到250亿元,而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阿里的外卖业务可能会亏损410亿元,京东亏损260亿元,美团的息税前利润则可能减少250亿元。

由于担忧补贴和巨额折扣可能引发恶性循环,中共当局曾试图介入,但并未见效。外卖市场的未来,依然充满变数。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