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三大外卖平台——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纷纷重启了激烈的“补贴战”,引发了人们对“0元购”及甚至“-4元购”概念的热议。虽然订单激增带动了平台流量的上涨,但许多商家却在这场虚假繁荣中挣扎,难以获得实质性利润。
据了解,长沙市民熊先生在“饿了么”平台使用“吃货卡红包”时,竟然获得了一张“满18.8减22.8”的优惠券,这意味着他只需支付7.9元就能享用总价30元的午餐。美团的APP也在用户打开时展示了“0元外卖已到账”的大图标,各种品牌如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频频参与“0元购”活动。而淘宝闪购则推出“超级星期六”,用户能够轻松领取到多张大额优惠券,尽享折扣。
然而,尽管订单数量激增,商家却普遍反映赚不到钱。广州番禺区的一家奶茶店在周六晚上接到大量订单,尽管顾客络绎不绝,实际盈利却相当微薄。另一位奶茶店老板李斌表示,尽管他的营业额在一天内超过一万元,但扣除平台补贴和各项费用后,实际收入只有六千多元,最终每杯饮品甚至赚不到1块钱。
这场补贴大战的背后,外卖平台的流量增加显而易见。美团在7月12日的订单量突破了1.5亿,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发出的战报显示,日订单量同样超过了8000万。但对于商家而言,尽管订单量大幅增加,实际利润却未能同步提升。
高盛的分析指出,这场补贴战不仅仅是外卖业务的竞争,背后更是各大平台为获取用户流量而展开的激烈斗争。正因为即时零售的高频消费场景,各大平台都希望通过外卖服务吸引用户,再将其转化为其他盈利能力更强的业务。
最终,无论是美团、京东还是淘宝,均表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这场竞争,但商家们却在繁忙中感到无奈,许多人开始考虑是否继续在这个行业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