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网购平台的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功能日益普及,但这也成为了一些商家“套路”消费者的新手段。近日,安徽蚌埠的一位老人因误操作在手机直播中下单购买了550只小鸡,令家人哭笑不得。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女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讲述她的父亲用她母亲的手机观看直播时,因未意识到手机已开通免密支付功能,轻松点击下单,结果竟一连购买了10筐小鸡,耗资790元人民币。直到小鸡送到后,家人才意识到这一失误。
面对商家的“活物不退换”政策,这位女子只好将小鸡寄养在亲戚的鸡棚里。她对此深感无奈,并提醒其他网友要为年长者关闭免密支付功能,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第一位。许多用户对免密支付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这种功能易误导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有人分享了自己家人因误操作而购买的物品,包括意外买到的鳄鱼和其他商品,纷纷感叹“免密支付”如同陷阱,给家庭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免密支付,顾名思义,是一种无需密码确认即可完成支付的功能。虽然其设计初衷是为提高支付便利性,但如今却成为了诱导消费的主要元凶。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报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此功能,甚至遭遇未授权的扣款。
此外,官媒新华社的调查显示,截至2024年5月,网络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中,有近5万条与免密支付相关的投诉。这些投诉不仅反映了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免密支付,还涉及未经过同意而被扣款的情况,给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
这一事件引发的讨论,或许能够促使有关方面进一步审视免密支付的设计和监管,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