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称,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正面临信任危机,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越来越多的外卖员、主播等灵活就业者开始选择不缴纳养老保险。29岁的外卖员刘鑫表示,每月需缴纳1400元的养老保险费,这笔费用几乎等同于他两周的伙食费。他坦言,对于四十年后的养老金发放,他并不抱有信心。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保基金的收入增长率为5.2%,但支出却高达7%,导致现金流出现赤字,这是六年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尽管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来弥补这一缺口,但赤字压力正在快速上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将达到79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更令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选择退出社保系统。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灵活就业人员不愿缴费,这部分人需要承担单位和个人的两份保险,总计占到他们收入的20%,让许多人觉得这样的投入并不划算。深圳的设计师陈慧指出:“如果规则偏向于不交钱的人,那我为何还要傻傻地去交?”
这一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但相关讨论常常遭到删帖。为应对这一问题,北京市已开始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从今年1月起,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推迟,计划到2040年,男性退休年龄将延迟至63岁,女性的退休时间也将同步推迟。
与此同时,农村老人的养老金状况更加堪忧。例如,甘肃68岁的张凤艳每月仅领取123元养老金,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城乡之间养老金的巨大差距使得农村人口流失愈发严重。
养老金问题不仅影响了个人生活,还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去年,由于各地社保基金动用储备金以应对支出,导致减持了1200亿元的资产,使得社保基金的身份从“长期买家”转变为“净卖家”,进一步削弱了市场信心。
尽管中共试图推广“养老金积分制”和“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制度,但推进的步伐缓慢,成效有限。政策分析师张伟指出,在房地产市场信心尚未恢复之前,中国家庭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而非政府的养老账户中。
有分析人士提醒,未来评估中国经济信心的关键不仅在于钢铁产量或出口数字,更在于养老金的现金流。这一指标将直接关系到政府能否兑现对民众的承诺。
对于年轻人为何不愿交养老保险的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