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治下的中国,社会的急剧倒退让许多年轻人感到无望,他们被迫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成为“代价”。这种现象在网络上以“老鼠人”这一词汇的流行为代表,反映出一种被动接受现实的生活态度。

近年来,“老鼠人”生活vlog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中迅速走红。这些视频展示了一种低能量的生活方式:日夜颠倒,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余下的时间几乎都在睡觉或玩手机,毫无目标与需求。这种状态虽然看似消极,却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共鸣,热度超过了以往的精致生活视频,甚至在社交平台上登顶热搜。

许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老鼠人”生活经历,感慨道:“我感觉自己变成了老鼠人,整天不学习、不社交,吃了睡、睡了吃,唯一的爱好就是刷微博和抖音。”另一位网友则形容自己的周末生活:“下午两点半醒来,点了外卖,吃完又继续睡,晚上八点才准备出门,真是无奈。”

“老鼠人”与曾经的“鼠族”有着显著的区别。过去的“鼠族”是指那些在大城市中奋斗的打工人,他们虽然生活艰辛,但对未来仍保持希望。而如今的“老鼠人”则普遍感到精神低迷,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历史学者指出,这种放弃的态度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和经济机会的缺失。

自疫情以来,中共政策的急剧转向和高压环境让个体感受到命运无法掌控的悲哀。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使得年轻人开始选择低能量的生活方式。许多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生活条件日益恶化,消费水平也大幅下降。

在这种社会经济压力下,年轻人不再追求“精致生活”,而是逐渐接受残酷的现实,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疲惫与无奈。然而,表面上的颓废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反抗。历史学者分析,年轻人对社会和政府的失望使他们选择以这种方式表达不满:不再参与、不再努力。

“老鼠人”的现象不仅是心态上的颓废,更是对社会现状的无声抗议。许多年轻人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开始对社会变得漠不关心。专家指出,这种状态若持续下去,可能会引发更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尽管年轻人选择了沉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思考。相反,他们在静默中等待真正的改变。或许,这正是中共政府面临危机的强烈信号。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