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近日通过了一项新的地方立法,首次允许夫妻双方依法查询对方名下的不动产和车辆登记。这项被称为“夫妻互查财产”的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举被广泛解读为反映了当代婚姻中信任的逐渐崩溃。
根据官方消息,广东省人大修订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新法第48条明确规定,夫妻任一方只需凭借身份证和结婚证,即可向不动产登记中心或车辆管理部门申请查询配偶名下的财产情况,相关机构必须受理并提供书面资料。
这一“夫妻互查制度”使广东成为中国大陆首个允许婚姻财产互查的省份。消息公布后,许多支持者表示这一制度是防止财产转移的重要进步,但也有不少人担心,过度的透明度可能导致情感中的信任逐渐瓦解。
社会学者孙诚(化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此法不仅保障了妇女的权益,更是官方对家庭财产透明化的一次制度介入。他认为,这将婚姻中的信任转化为法律可以验证的关系,并且引发了人们对为何中国至今才引入类似法规的思考。
广州的律师冯先生也提到,这一条款反映了社会对婚姻中财产隐匿问题的长期焦虑,显示出夫妻间的不信任。他表示,在他处理的离婚案件中,财产隐匿已成为常态,许多人在婚前未能明确财产界限,婚后又缺乏信任机制,导致一方通过设立公司、转移账户等方式隐匿资产。
新规定的出台背景是婚姻稳定性持续下滑和信任裂缝不断扩大。根据中共民政部2025年的资料,2024年全国登记结婚约590万对,比十年前减少近五成,而同期离婚对数达到240万对。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的婚姻登记量高,但离婚增幅同样显著。2023年该省的离婚登记达21.8万对,约为结婚登记数的一半,离婚率名列全国前列。
研究者认为,经济压力、财产不透明和性别角色变迁是导致婚姻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广州律师陈慧雯(化名)指出,隐藏财产已成为离婚案件中最普遍的争议之一,特别是女性一方,往往因举证困难而无法证明对方资产。新规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弱势一方知情权。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家庭结构正迅速转型,从过去强调“夫妻共患难”的集体婚姻,演变为当代强调个体自主的婚姻模式,家庭不再是经济与情感的绝对共同体。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截至2023年底,全国家庭户数超过5.1亿户,其中单人家庭占比达29.2%。
社交媒体上,许多网民对此措施表示支持。一位深圳女网民留言:“终于可以查清楚他有没有偷偷买房,不再被蒙在鼓里。”然而,也有男性网民回应:“如果非得查才安心,那这段婚姻已经没有意义了。”
评论人士指出,互查制度表面上是法律创新,实质上是国家对私人情感领域的渗透。虽然制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也可能让夫妻间的信任建立在文件与权限之上,而非基于理解与诚实。孙诚最后表示:“互查制度看似保障公平,实则宣告婚姻私密性的进一步削弱。当信任需要法律验证,它就已经不再是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