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律师行业正面临着一个看似繁荣却充满内卷的时代,尤其在特定的政经环境下,行业生态出现了严重的畸形现象。

根据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6胡润智榜·大中华区卓越推荐律所TOP100》,2025年11月1日上榜的律所主要集中在北京(50家)和上海(19家),深圳和杭州也有一定数量的律所入围。前十名的律所如金杜、国浩和中伦等,为186家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企业提供了长期法律顾问服务,这些企业的总市值近40万亿元,占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整体总市值的63.64%。

截至2025年9月,中国的律师事务所数量已达4.5万家,而律师人数也从2015年的29.7万增长到2025年的83万,十年间增长近1.8倍。然而,自2018年起,律师人数的增速逐年回落,2025年的增速降至3.75%。深圳律师张茂荣则指出,行业内的离职现象不容忽视,2025年前十个月,已有1221名律师主动注销执业证,预计到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1500人,占深圳26929名专职律师的5.6%。

张茂荣分析,许多新入行的律师缺乏执业经验,往往出于理想主义盲目进入,而选择离开的律师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行业内的认知差异使得单纯比较人数并不能反映实际的执业环境。他强调,入行人数的增加并不能说明行业的良好,而离职人数的变化才是真正的生存环境晴雨表。

广州律师雨梅(化名)表示,注销执业证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很多律师选择转行到公司做法律顾问等。而北京律师冬宁(化名)则指出,行业的繁荣更多是数据上的繁荣,个体的收入却在下降,工作压力上升,心理状态也在恶化。这种“总量繁荣,个体萎缩”的反差,让许多律师在表面繁华的行业中艰难挣扎。

行业内的生存困境让许多律师感到无奈。博主Fairice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律师行业崩了”,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法律精英现在面临着生计问题。深圳一位执业两年的律师杨新(化名)则直言不讳地表示,竞争过于激烈,已经不建议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即使手中有几个案子,但收入微薄,生活压力巨大。

不少律师在面临经济压力时选择注销执业证,甚至转行。山东律师常富(化名)表示,由于行业竞争激烈,许多案件的收费标准不断下降,导致律师的收入大幅缩水。而河南律师天鹏则提到,司法不公的问题使得很多人对律师失去信任,选择走关系而非依靠法律维权。

在这一背景下,律师行业的生存状况愈发严峻,许多律师只能在艰难的现实中摸索出路,寻求转行或其他职业发展的机会。尽管行业表面上繁荣,但深层次的困境与挑战却亟需引起关注与解决。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