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经济形势不断下滑,导致许多行业受到冲击,法律职业也未能幸免。继大学生纷纷转行送外卖之后,律师送外卖的现象逐渐引发公众关注。一位资深律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和同行朋友的经历,揭示了律师行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这位律师的朋友是一名南开大学法律硕士,曾在本科阶段就读于211高校。他满怀理想地步入法律行业,却在毕业后面临无工作的窘境。由于北上广深的大型律所实习岗位极为有限,他只能选择进入小型律所。然而,小所的非规范操作和对客户的不公正对待,使得他最终决定辞职。回到老家天津后,他在一家知名律所就职,但每天加班至晚上八九点,收入微薄,常常受到责骂。在经历了一年半的实习期后,他转正成为另一位律师的助理,月薪三四千,依旧过得辛苦。
无奈之下,他选择独立,试图自己寻找案件。然而,现实却让他失望,案件资源匮乏,他甚至考虑放弃律师行业,转向其他工作,但发现现在的求职市场几乎全是外卖、网约车和销售等低端岗位。最终,他在自媒体领域找到了一丝出路,虽然也遭遇了不少非议和攻击,但至少每月能有一些广告和咨询进账。
律师送外卖的现象并非个案。2023年12月,一位持有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年轻律师也因厌倦职场的尔虞我诈,选择了送外卖。另一位北京律师则因缺乏案件来源,转行做外卖骑手,甚至向同行传授法律知识。
随着经济形势的低迷,律师行业的整体业务量也在减少,案件费用下降,导致新律师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有律师指出,律师费普遍下调,整体收费水平下降了约50%。当前,律师行业的商业化运作愈发明显,许多律所采用“网推所”的模式,类似于医院的“医托”,通过虚假宣传吸引客户,导致真正的律师在收益上大幅缩水。
这一系列现象揭示了律师行业的深层次问题:商业化运作侵蚀了法律行业的公正性,许多原本有理想的律师被迫适应残酷的市场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信任度也遭到破坏。
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律师们的声音愈发无奈与悲凉。他们不仅要面对经济的压力,更要在道德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律师的职业生涯似乎变得愈发艰难,而社会对法律的信任也正受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