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大集团于8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将于8月25日起从香港交易所除牌退市,此消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根据公告,恒大于8月8日接到港交所的信函,因未能满足复牌指引的要求,且自2025年7月28日以来,其股份一直暂停交易,港交所决定取消该公司的上市地位。

公告中明确指出,中国恒大股份的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8月22日,8月25日上午九时起将不再在港交所上市。同时,恒大表示不打算就港交所的退市决定申请复核。公告强调,在最后上市日期之后,尽管恒大的股份仍然有效,但将无法在港交所进行买卖,未来也不会再受上市规则的监管。

早在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已颁布了对中国恒大的清盘命令,自此恒大的股票停止交易。根据港交所的相关规定,停牌超过18个月的公司将面临被取消上市的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退市符合市场的预期,是资本市场变化的结果。中国恒大集团自1996年由许家印创立以来,曾在2009年以超过700亿港元的市值在香港成功上市,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房地产企业之一。然而,随着中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严格监管政策及“高杠杆、高借贷”模式的崩溃,恒大的资金链遭遇了严重危机。

2021年底,恒大发生了大规模的债务违约事件,引发了全球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担忧。根据后续披露的财务数据,恒大在2021年和2022年间的总亏损超过8000亿人民币,2022年总负债高达惊人的2.4万亿人民币,刷新了中国企业的纪录。

香港高等法院的清盘裁决使得恒大成为港股历史上最大的清盘案,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市场观察人士指出,恒大的退市不仅是对投资者的惨痛教训,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资本市场对持续不确定性的容忍度是有限的。

目前,恒大的股价跌至每股0.163港元,总市值仅剩21.2亿港元,显示出这个曾经辉煌的房地产巨头如今的窘境。对恒大的业主、员工、理财客户、供应商及合作方而言,这一退市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