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网络流量的最新排名揭示了百度在中文世界的局限性,显示中文内容在互联网中的份额仅为微不足道的1.3%。专家指出,由于中国政府的互联网防火墙,民众面临信息匮乏的困境,迫使他们依赖中共提供的有偏见信息。
微信公众号“科学与真相”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深入探讨中英文信息在网络世界的巨大差异,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每位中国网民都生活在经过多重审查的“楚门世界”中。他们所接触到的所谓“海量信息”,实际上只是知识海洋中的微小一滴。尽管该文章迅速被微信平台删除,但仍然被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收录。
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截至2025年3月,全球前十大网络流量平台主要由英语内容主导。其中,谷歌以每月853亿的访问量稳居第一,而百度则位列第15位,其国际影响力仅限于中文领域。数据显示,英语内容占据全球互联网的60%,而中文内容的占比则微乎其微。
在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中,用户被迫依赖百度、淘宝和微信构建的数字孤岛,无法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尽管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流量上看似繁荣,但实际上却暴露出结构性的危机,反映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脆弱性。专家分析认为,中共的封锁政策导致中文信息在全球互联网中的贡献日益减少。
独立学者吴祚来指出,中文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中的比例非常小,主要原因包括英语作为主流语言的优势、中共对互联网的严格管控以及自我审查。他强调,尽管中国曾短暂开放互联网,但很快就被防火墙所封锁,许多中国人的创作难以在国际上被检索到。
吴祚来还提到,互联网的封锁与文化层面的限制密切相关。他举例说,许多中国网民在没有翻墙软件的情况下,甚至对国际时事缺乏基本了解,显示出信息匮乏的严重程度。他警告说,这种封闭状态可能导致中文资源的质量逐渐下降,甚至被中共的意识形态污染。
在Reddit等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表示,数字高墙已经深入人心,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拆墙运动的发起人刘栋玲表示,中共的“数字高墙”限制了言论自由,妨碍了文化交流。她呼吁家庭层面应当积极帮助下一代突破信息封锁,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美贸易战中双方都在寻求谈判,中共却在信息层面主动与世界脱钩。吴祚来指出,中国在进入世贸组织时承诺开放金融和文化领域,但如今却在防火墙的保护下,继续限制对外信息流通。
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是对中文信息量的挑战,更是对文化多样性和思想自由的严重威胁。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突破,仍然是摆在每一个网民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