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庆市大足区的玉滩水库水位显著下降,六龛宋代摩崖造像重新浮现于水面。这些造像以其精致的雕刻和生动的表现,展示了宋代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的深厚交融。
这些摩崖造像位于高达3米、宽6米的峭壁上,从左至右共分为六龛,共计27尊造像。其中,第二至第四号龛的规模尤为突出,保存状况良好。大足石刻研究院的研究馆员邓启兵表示,自今年春季以来,大足区降雨量持续偏少,玉滩库区的水位不断下降,造像因此得以“水落石出”。
邓启兵进一步指出,这些造像的题材在大足石刻的宋代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特别是第三号龛中的力士像,与石篆山石窟第七号三佛龛的力士像几乎如出一辙。这一新发现不仅丰富了大足石刻艺术的题材,同时对于研究巴蜀地区宋代水月观音等造像的发展演变也具有重要价值。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内摩崖造像的总称,现存造像超过五万尊,铭文十万余字,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而闻名于世。1999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除了大足区,近期多个地区因水位下降,佛像重新显现,引发公众关注。6月份,四川安岳的书房坝水库也露出了超过20尊雕刻的佛像。
在佛济寺的摩崖造像现场,记者发现,石狮和周围20多个佛像在今年也完整显露,石狮似乎在水库边静静对话。更高的崖壁上还有一些常年可见的摩崖造像。当地文保员邓永福表示,自1974年水库蓄水以来,这些摩崖造像几乎每年都会露出佛头,而完整显现的石狮每年也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从2020年开始,这些造像逐渐被外界知晓,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同样的情况也曾在河南省鹤壁市出现。5月底,鹤壁市淇县的夺丰水库水位下降,露出了一处石洞,洞壁周围布满了细致生动的佛像,洞内还有较深的积水。网友称这处石窟为千佛洞,并吸引了众多打卡游客。淇县发布消息称,前嘴石窟开凿于东魏时期,千百年来一直隐藏在人迹罕至的峭壁上,因夺丰水库的修建而沉没于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