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河南、四川和重庆的水库中意外显露出一批古代佛像,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佛像在中共建政后因水库建设而被淹没,其中一些是新近发现,而另一些则在过去几年间局部显露,今夏则首次展现全貌。专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共对文化遗产的态度与正常国家之间的显著差异。
根据最新报道,在重庆市大足区的玉滩水库河畔,随着水位的下降,宋代摩崖造像首次露出水面。这批造像分布在高约3米、宽约6米的峭壁上,共有6龛、27尊造像,其中第2至4号龛的保存状态尤为完好。大足石刻研究院的研究员邓启兵表示,今年春季以来,由于降雨量偏少,玉滩库区的水位不断下降,造像得以显露。
此前在四川安岳的书房坝水库,由于水位下降,超过二十尊雕刻的佛像也完整显露。书房坝水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历史悠久的圣灯寺因水库建设而被淹没,数以千计的佛像也随之沉入水中。每到枯水季节,常有佛像浮出水面,而有些则永远藏于水下。
76岁的当地居民邓永福提到,佛济寺的摩崖造像几乎每年都会露出,那些雕刻的佛头在低水位时常常可见,过去十多年间至少有十多个年份完整显露。2020年以来,这些佛像有三年在干旱季节中完全露出。
在河南省鹤壁市,夺丰水库的水位下降也使得前嘴石窟重新显现,洞内布满了精美的佛像,尽管由于长期淹没,许多佛像的细节已被损蚀,部分头部和手部也消失不见。前嘴石窟开凿于东魏时期,因夺丰水库的修建而沉没水中,现今得以重见天日。
德国的水利专家王维洛表示,建水库淹没文物古迹在中国是普遍现象,而中共对此并不视为一种损失。他指出,以往修建大坝后,所有建筑均被淹没,文物古迹的损失无人统计。如今的做法更为极端,甚至在水库完工之前就用炸药摧毁所有建筑,以防止水质变化,导致新建水库中难以发现完整的佛像或佛像群。
与正常国家抢救文物的做法不同,王维洛提到三峡工程在启动时曾试图抢救文物,但因时间紧迫,大部分文物遗址最终未能得到保护而被淹没。他与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设进行对比,当时埃及在面临阿布辛贝神庙被淹没时,国际社会介入,积极组织文物抢救,最终得以保留重要文化遗产。
在中国,许多宗教名胜在毛泽东时期的水库建设中被淹没,具体的损失难以统计。虽然这些水利工程在某些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为显著,许多历史名胜因此“消失”。如今,随着水位的下降,古代文化的璀璨再度显露,但背后却是对文化传承的巨大破坏,似乎在用另一种方式重演了文化大革命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