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大陆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消费者开始更加精打细算,纷纷意识到长年受到电信运营商乱扣费的影响,开始维权,要求“算总账”。法律专家也呼吁消费者对抗消费陷阱,强调小问题也值得维护权利。

近期,消费者对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投诉激增。根据统计,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移动扣费”的投诉数量在短短几周内就飙升至近48,000条,反映出大众对电信公司不合理收费行为的强烈不满。许多用户表示,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夜间流量包”和“视频会员”等增值服务,累计乱扣费金额甚至高达数千元。

数据显示,在过去30天内,中国移动的投诉总量达到7,234起,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投诉量分别为3,067和2,571起。在这个平台上,短短一个月内,消费者对三大运营商的投诉总数达到了12,872起。

在经济压力下,许多消费者选择了低价的8元套餐,但也因此面临更多问题。比如,一位来自广东的消费者无意中发现,自己长达11年的“来电提醒”服务每月扣费2元,最终成功通过投诉追讨回了270元。

一些消费者的投诉不仅未得到解决,反而遭遇骚扰。例如,一位北京用户在投诉之后,竟然收到了来自运营商的频繁电话骚扰。

维权行动中,成都的谢俊彪因发现家中两部手机被多扣费用而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反映问题,但却遭到微博的封帖和限流。他认为电信公司存在明显的消费欺诈行为,要求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并要求公开道歉。

谢俊彪的抗议行动引起了警方的关注,警察提醒他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尽管移动公司已经退还了部分费用,但对于电信公司擅自定购的服务却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法律专家指出,电信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存在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随意增加服务显然属于欺诈行为。随着投诉不断增加,有关部门也开始回应,称会对此进行全面自查。

在经济形势不佳的当下,消费者更加关注自己的损失,开始认真“算总账”。法律人士强调,即使是小额费用,长期累积也会对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呼吁大家应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