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清明节不仅是祭祀与追忆的时刻,更是对那些因历史悲剧而未被公开悼念的人们的深切怀念。然而,六四事件的遇难者以及在汶川地震中因劣质建筑工程而失去生命的学生们,依旧被禁忌掩盖,连死因都无法公开提及。
1989年,胡耀邦的去世引发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民主运动,数以万计的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呼吁反对腐败与争取自由。然而,这场运动在当局的武力镇压下以惨痛的代价结束,至今确切的死伤人数仍无法确认。
尤维洁,“天安门母亲”的发言人,其丈夫杨明湖在1989年6月4日凌晨于北京南池子遭枪伤,随后不治身亡,年仅42岁。在每年的清明节与六四纪念日,尤维洁依然深感悲痛,不仅为丈夫的早逝而伤心,更因无法公开悼念六四遇难者而感到无奈。她表示,尽管时间已过去36年,这一悲惨事件在国内依然无法被提起,令她心中充满痛苦与悲哀。
尤维洁强调:“那些在1989年死去的人,每一个名字都应铭刻在历史的碑上,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让后人铭记这场悲剧。我们仍在抗争,不仅是为受害者,更是为了所有国民向权力者发声。”她希望政府能坦诚面对历史,承认错误,并为此负责。
同样在悼念名单之外的,还有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学生们。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3级地震,导致聚源中学的教学楼塌陷,约900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周兴蓉的儿子卢前亮便是这一悲剧的遇难者之一。过去16年来,她无数次上访,要求官方承认学校的豆腐渣工程,并为儿子的安葬问题寻求解决,但至今未果。
周兴蓉表示,清明节与512地震纪念日是家长们最为心痛的时刻。她感慨道:“其他人都是为长辈祭奠,而我们却是为失去的孩子而悲伤。”尽管维权之路充满艰辛,她依然不愿放弃,但身体状况也让她感到力不从心。
鲁碧玉的儿子刘小川同样是聚源中学的遇难学生。每年扫墓时,她不仅感到深深的悲痛,更有无法言说的愤怒。她说,看到其他家长在公墓悼念孩子时,心中难以平静:“聚源中学的劣质工程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政府却不允许我们的孩子安葬在公墓,这显然是出于对死亡人数的掩盖。”
尽管官方不予以公开悼念,鲁碧玉和其他坚持维权的家长们,仍在每年的512地震纪念日聚集在聚源中学外,悼念那些失去的孩子,铭记这段历史的教训。她坚信,追究真相的努力不会停止,因为聚源中学的确是豆腐渣工程,只有让真相大白,才能对逝去的孩子们有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