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港口的吞吐量数据备受争议,官方媒体自豪地宣称其在全球港口中稳居首位,然而,有知情的船长透露,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长期的造假行为。根据中共喉舌媒体的报道,202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7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3亿标箱,然而这一切的真实性却受到质疑。

一位船长表示,港口吞吐量的造假行为已经持续了十余年,行业内人士对此早有所闻。他坦言,只有通过造假才能显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以满足领导的面子需求。根据他的说法,进出口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许多货物的数量和集装箱的统计根本无法对上号。

这种造假现象早已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社交媒体上频频爆料,中国沿海多个港口如钦州、洋浦、南沙等地,存在使用空箱反复进出港口的情况。船舶每靠一次码头,船务公司便会发放奖金,增加船长的收入。有些船长甚至能通过这种方式每月获得高达8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此外,部分大型集装箱船在靠近码头后几乎不进行卸货,却在理论上需要13到16小时才能完成的装卸作业中,轻松算入吞吐量。船长指出,码头一方甚至要求大副签署没有实际装卸的作业单,迫使其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进行签字,以掩盖真相。

据悉,为了提高吞吐量统计,部分港口使用大型集装箱船在海南洋浦与广西钦州之间空箱倒运,每次进出港口便增加万箱吞吐量。船长形容,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行业逼向了不道德的边缘,因为国内的港口基本由政府垄断,即使外资港口也受到党委的控制。

船长还表示,这种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行业信任,更是为了维持国家形象而进行的掩盖。与中国的GDP数据以及人口数据造假相似,这些问题虽非秘密,但却是团伙行为,国际社会对此无能为力。尽管航运数据的查证是可行的,但中共政府却不允许对其进行深入调查。

为了迎合领导的面子,官方不断吹嘘港口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但许多有正义感的业界人士对此感到愤怒,认为浪费了大量资金。社交媒体上,有网友揭发了更多的港口与货运行业的造假乱象,包括在领导视察期间临时调配卡车和货轮制造繁忙假象的事件。

此外,美国也对中共的贸易数据提出质疑,指出海关数据与外汇管理局的贸易顺差存在巨大差异。根据彭博社的报道,2023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数据在海关与外汇管理局之间相差近2300亿美元,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共的这些数据造假行为不仅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更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真实性产生了疑虑。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业界人士期待能有更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以重建行业的信任。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