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生烫牛肉米线一度成为众多创业者争相加盟的热门项目,然而,仅仅几个月后,这股热潮却急剧降温,全国多地纷纷出现关店与转让的潮流,创业者的亏损案例层出不穷。这一现象正是餐饮行业“快闪式风口”的缩影。

在上海爱琴海商圈,2月开业的“云姗姗鲜烫牛肉米线”成为当地第二家生烫牛肉米线店,吸引了不少顾客,打出了“鲜切吊龙只卖8元”的广告。然而,仅仅三个月后,面对对面新开张的乔杉杉生烫牛肉米线以“鲜切吊龙只卖7元”的低价策略,云姗姗无奈关门。类似的情况在广州的江南西商圈也屡见不鲜,周边仅500米内就有多家以7元为特色的生烫牛肉米线店。

这些米线店普遍以“7元鲜切吊龙”为噱头,米线售价约为15元,搭配小菜与饮品,人均消费维持在20元左右。借助“30秒出餐”的效率、低廉的价格以及短视频平台的营销,这一模式迅速扩张,头部品牌的门店数已超过500家。

然而,这股风潮很快便化为泡沫。自2025年5月起,南京、广州、上海、成都等地相继出现多家新店在开业不到三个月后即关门的情况。南京江宁万达附近的一家店于5月开业,7月便关门大吉;上海的一家门店仅运营两个月便歇业;广州天河北曾经人潮汹涌的店铺如今大门紧锁,张贴了“旺铺招租”的告示。

创业者们的亏损经历更是令人心痛。一位常州的加盟商投入10万元,十几天后不得不转让;一位上海店主花费超过20万元,运营两个月后亏损超10万元;而在广州,一位创业者投入18万元,四个月亏损15万元,最终草草收场。

同时,58同城和抖音等平台上,关于“生烫牛肉米线店转让”和“旺铺招租”的信息频繁出现,二手设备也以“骨折价”抛售,成为这一潮流退去的标志。

专家指出,生烫牛肉米线的迅速崛起背后,隐藏着一套成熟的网红餐饮打造逻辑,通过“手工”、“原生态”的标签吸引消费者,并利用独特的装修风格和现场表演营造吸引力。然而,经过首次体验后,消费者普遍认为“鲜切现烫”的新鲜感迅速消退,与普通牛肉米线的差别并不大,缺乏复购动力。

这次生烫牛肉米线的兴衰,折射出所有“一阵风”式餐饮品类的共同困境。当营销噱头超过了产品本身,当批量生产替代了差异化竞争,加盟的狂欢无视市场规律,再热闹的风口也终将沦为泡沫。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缺乏经验的小白创业者被吸引进入,但在面对激烈竞争和高选址要求时,他们往往难以承受压力,最终成为市场饱和后的“第一批出局者”。餐饮顾问指出,这类项目门槛低、投资少,自然吸引了大量跨行创业者,但缺乏核心经验使他们难以在竞争中立足。

生烫牛肉米线的兴衰是近年来餐饮行业“快闪式风口”的缩影,提醒创业者流量造势和“十天回本”的宣传只是一种销售表演,真正的成功需要更深思熟虑的规划与执行。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