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国生物前董事长杨晓明被判死刑的传闻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杨晓明被誉为“新冠疫苗之父”,在2024年4月,他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然而,最新的传言称他已被判处死刑,尽管这一消息来源并未得到官方证实。
这一关于杨晓明的死刑判决的消息,最初源于百度的企业信用查询工具“爱企查”。该工具的截图显示,杨晓明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被判死刑,尽管具体细节尚未公开,但有报道称这些行为与疫苗研发或经营无关。此消息的真实性引发了网友的质疑,许多自媒体和网友认为这可能是谣言,特别是中共官方媒体对此事保持沉默。
在社交媒体上,律师和网友们纷纷发声。胡贵云律师在微博上表示,对此消息的来源表示怀疑,而一位微博网友则感叹:“新冠疫苗研发者就这么悄然被判死刑?”另一位微博大V指出,中国法律对于疫苗研发事故的刑罚并不如人们想象的严厉,最高刑期为七年有期徒刑。
有评论认为,这一谣言的传播反映了中国司法透明度不足的问题。王才亮律师指出,最高法院裁判文书网的关闭及信息不及时公开,导致了公众对法律判决的知情权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海外网民也对这一事件表示关注,认为此类事件可能涉及更深层次的政治问题。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关于多位与新冠疫苗相关的科学家相继去世的消息,给人以不安的感觉。
杨晓明曾在新冠疫情期间主导研发中国首款新冠灭活疫苗,因其快速的研发进程而受到广泛关注。他曾自豪地表示,中国在短短的330天内成功推出疫苗,这一速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质疑,许多人在接种后出现了各种副作用,导致了公众的不安与恐惧。
自杨晓明被查以来,舆论对他及其研发的疫苗充满了怀疑和指责,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并对国家在疫苗研发中的透明度提出质疑。
至今,关于杨晓明被判死刑的消息依然没有得到中共官方的确认或否认,事件的真相仍然扑朔迷离,令人关注。随着疫情五年的过去,新冠病毒的来源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相关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也愈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