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中间的关税战迅速升级,双方的关税已分别达到145%和125%。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试图通过强化国内大循环来应对外部压力。然而,许多企业主却直言,这种转型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依赖海外订单的外贸企业而言,内需市场的疲软使得他们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4月9日,中共总理李强主持召开了经济形势专家与企业家座谈会,重申了要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目标。尽管政府呼吁零售企业向内销转型,但实际情况却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下行,民众消费降级,内需不振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位网名为“鼎弘冰雪运动曹总”的企业主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他的担忧。他透露,美国客户要求他将工厂迁至海外,而他已经在越南着手筹备新的生产基地,因越南正与美国商谈零关税政策。他认为,如果能够在越南建立工厂,许多国际大品牌将会转移订单给他。
曹总指出,目前中国的滑雪品牌在与美国品牌的竞争中显得相当艰难。中共政府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使得外贸企业面临巨大压力。他强调,这场硬碰硬的关税战最终受害的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外贸型企业。
曹总还提到,即使是专注于内销的企业也受到了外贸形势的影响,很多内销企业都依赖于外贸订单。他对政府的反制措施表示担忧,呼吁在应对美国时应更加理性,毕竟中国的出口经济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尽管政府鼓励内需,但曹总坦言,内销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在内销中亏损严重。他的多家工厂主要依靠外贸订单维持生存,若完全转向内销,势必会陷入亏损。他预测,随着环境的恶化,年底将有许多企业面临倒闭。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招工和房租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曹总表示,现在招工变得容易,房租也大幅下降,这反映了市场的萧条和工业生产的低迷。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美中关税战将导致外贸企业不得不转向内销,而这将引发更为严重的市场竞争,甚至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崩溃。一位南京的金融博主指出,外贸工厂将不得不降低产能和裁员,许多工人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最终内销市场也难以承受这些过剩的产能。
在东莞,一名工厂从业者则认为,关税战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当地的外贸企业,他们也将不得不转向内销,而这将使整个市场陷入更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