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于8月11日宣布,在中国区进行裁员及业务结构调整,重点集中于移动NAND业务的收缩。这次调整将影响到上海和深圳等地的研发、测试以及现场应用工程师等岗位,标志着美光在华市场的持续萎缩,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美光官方表示,此次裁员与公司全球范围内停止移动NAND产品开发的战略决策密切相关,尤其是新一代UFS5产品的研发已被终止。近年来,移动NAND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尤其在中国市场增长显著放缓,成为此次调整的背景因素之一。根据美光2024财年财报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的收入占比仅为12.1%,且预计未来销售额将进一步下降。尽管美光在全球服务器及高性能存储芯片领域表现强劲,但移动存储业务的压力加剧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挑战。

在接受采访时,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分析师高坤(化名)指出,美光此次裁员反映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现实收缩。他表示:“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在调整,西方科技企业的技术迭代加速。在中国市场,技术外泄和人员渗透的风险加大,而美光在中国的员工受到国籍政策的限制,难以有效保护核心技术,导致其难以向高端领域拓展,只能将核心业务转移至海外。”

网络科技产品观察人士张先生对此分析认为,美光的裁员是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恶化的一个侧面。外资企业在中国感受到的环境压力加大,包括市场换技术的要求与技术盗窃的风险,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技术封锁愈发严厉的背景下,美光彻底撤出中国市场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他进一步指出,随着美国对华出口限制的加强,以及台湾、日本、韩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增加,美光的撤回符合美国“去中国化”的技术战略。

尽管美光面临移动NAND业务的困境,但在全球DRAM及高带宽内存(HBM)领域仍保持强劲增长。2025财年第三季度,美光的营收达93亿美元,较上季度增长15%,同比增长37%,净利润达到21.81亿美元,环比增长22.3%,同比增长逾两倍。HBM芯片在AI和数据中心领域的需求不断攀升,预计在2025财年将为美光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然而,张先生指出,尽管全球盈利增长,美光在中国市场的限制依然严重。2023年5月,中国网信办对美光产品开展了网络安全审查,并认定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要求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停止采购,这与近期英伟达H20芯片遭遇的抵制相似,进一步压缩了美光在中国的盈利空间。

行业预测显示,到2025年,美光在中国Mobile LPDDR市场的份额将降至个位数百分比。张先生总结认为,美光的裁员与业务调整,是中国营商环境恶化及技术封锁加剧的直接反映。在美国技术禁令和本土企业崛起的双重压力下,外资半导体企业将被迫重新评估在华布局,当前的裁员仅是开始。

此外,美光对于2025财年第四季度的预期营收将达到112亿美元,显示出全球AI基础设施对内存芯片的旺盛需求,这与中国市场的收缩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