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清晨,李和平律师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派出所之旅,这一过程长达14个小时,令他在法律与现实之间感受到深深的无奈。
故事始于他走进宋庄派出所,刚一进门就被要求登记姓名和手机号。两名警察带着他进入封闭的办案区,黑衣男子对他进行了严格的搜查,没收了他的车钥匙和手机,随后将他带到一个被称作“候问室”的地方。这个房间的设计令人不安,透明玻璃墙将他与外界隔离,门外则有多名保安守卫。他在这里被告知是“口头传唤”,但他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并不是合法的程序。
李和平在候问室中感到无力抵抗,试图求证对方的手续,但对方仅以口头传唤回应,令他倍感沮丧。经过一夜的折磨,他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在长条凳上陷入了沉沉的睡眠。
第二天早晨,他被保安叫醒,虽然外面传来换班的声音,但他仍旧无法分辨是白天还是黑夜。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于有警察前来对他进行询问。他们带他走出候问室,进入了一个审讯室,面对审讯铁椅和不适的环境,李和平愤怒地质疑警察的程序合法性。他坚持在没有刑事手续的情况下,不应以刑事方式对待他。
在录笔录的过程中,李和平的坚持让警察感到意外。他要求对笔录进行修改,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尽管警察态度不善,但他坚决不愿意接受不合理的指控。此时,他意识到警察似乎试图将他引导至承认错误的方向,这让他更加警惕。
随后的询问中,警察的态度明显偏向于交警,李和平的每一次质疑都遭到了挑剔和反驳。面对警察的无理要求,他反而以讽刺的口吻回应,指出这种对待方式的荒谬。他要求警察遵循法律,而不是随意扩大对嫌疑人的定义。
经过漫长的等待,警方最终承诺不对他进行处罚,但在此过程中,李和平感受到的是对自身权益的极大侵犯。他在派出所的遭遇让他深思,这一切的经历不仅是对法律的反思,也是一场对人权的辩护。
最终,在亲友的陪伴下,他走出派出所,尽管经历了一场不寻常的法律之旅,但他对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坚持让他感到一丝欣慰。李和平的故事提醒我们,法律的正义与执行并非总能如预期般顺利,面对不公时,勇敢发声是每个公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