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长沙市宣布了一项引发广泛争议的中考政策,决定将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单独列出,不纳入统一招生计划。这一举措被批评为中共在教育领域扩展特权的表现,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

在3月24日召开的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上,长沙市教育局的官员详细介绍了新政策。自2025年起,享受教育优待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将不再占用统一招生的名额。例如,在过去的招生中,若100个名额中有2个被高层次人才子女占用,普通学生的名额将减少至98个。而在新规实施后,这2个名额将不再从100个中扣除。

根据长沙市政府的定义,高层次人才是指经过官方审定并获得人才绿卡的人员,包括A类国际顶尖人才、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C类省市级领军人才,以及D类年薪超过50万元的企业高管或技术专家。此政策一经公布,便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质疑和批评。

网民们纷纷发声,指出这种做法是“特殊化”,并质疑教育公平的原则。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种教育不公的表现。”还有人对此调侃称:“梦回门阀世家的时代,就缺个黄巢了。”

在微信平台上,有博主以“长沙中考新政引爆舆论:人才优待还是特权世袭?”为题发文,指出D类人才在长沙已认定人才中占据绝大多数,认为这一政策可能使“高年薪”标签变成“资本特权”的合法化。根据最新的《长沙市第42批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名单》,94名获公示者中,D类人才高达81人。

人才认定程序的不透明性也引发了公众的担忧。有评论指出,如果“高层次人才”的评定沦为权力寻租的工具,那么那些依靠关系而非能力的人也可能进入这个特权群体。公众对政策与个人利益挂钩所带来的腐败风险感到不安。

另有微信号“深圳文学”发文称,长沙的新规引发了家长们对阶层固化的恐惧,公众普遍担心这会成为其他特权群体突破教育公平的“破窗”。此事在海外社交平台上也引起了热烈讨论,评论者们对于干部子女的特权现象表达了不满,认为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但如今开始被公开化。

长沙的新中考政策不仅引发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广泛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随着此政策的实施,其影响将如何发展,仍需持续关注。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