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季以来,陕西省经历了严重的干旱,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特旱级别。这场干旱不仅对小麦造成了重大威胁,还对重要的农作物——花椒,带来了双重打击,导致产量可能大幅下降。

陕西省作为中国的主要花椒产区之一,宝鸡市的赤沙镇更是陕甘两省最大的花椒集散地。该地区的西部山区因其红砂土壤中性偏碱、含钾丰富,成为大红袍花椒的理想生长地。然而,正值花椒坐花坐果的关键时期,充足的水分和营养至关重要,但干旱的持续却使得这一切变得困难重重。

更为严重的是,干旱同时引发了蚜虫的爆发。当地村民分享的经历显示,面对蚜虫的侵袭,尽管多次喷药,却始终未能有效控制虫害。技术人员分析指出,干旱少雨和昼夜温差小加快了蚜虫的繁殖,而高温干旱又使得植物的叶片透气孔关闭,导致杀虫效果不佳。

此外,村民们也提到人为因素造成的困境。由于花椒价格在过去几年几乎只维持在成本价,许多椒农为了节省开支,未能及时清理园地,结果一旦虫害爆发,蚜虫便迅速蔓延。村民们普遍担忧,如果干旱持续下去,今年的花椒坐果率和产量将大打折扣。

村民赵明(化名)表示,整个陕西省面临的干旱问题,已导致小麦、玉米和花椒等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他强调,村民们不仅面临自然灾害,还要承受人为因素带来的恶果。十多年前,宝鸡地区的花椒产业曾让许多农民富裕起来,年收入过百万元。如今,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强调,赤沙镇的花椒树被大规模铲除,村民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赵明无奈地表示,农民们的生计完全依赖于花椒,但在强制性政策下,花椒树被毁,经济损失惨重。曾经每斤花椒可售八九十元,如今价格却跌至三四十元,农民的收益大幅下降。高昂的人工费、农药费和雇人采摘的成本让他们难以维持生计。

“农民们不愿意种粮食,因为种花椒的收益远高于粮食作物。”赵明感慨道,如今的农民生活愈发艰难,对未来的期许变得渺茫。他对现状的不满揭示了地方政策对小农经济的深远影响,期待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能为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带来希望。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