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中国知名奶粉品牌飞鹤的市值在一天内骤减88亿港元,原因在于公司于7月4日发布的盈利预警公告。公告中指出,飞鹤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将同比减少超过7亿元人民币,降幅约为40%。
根据公告内容,飞鹤预计今年前六个月的营收最高可达93亿元人民币,然而净利润仅在10亿到12亿元之间,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9亿元,显著下滑。这一消息在香港股市开盘时引发了恐慌,飞鹤的股票最终以超过17%的跌幅收盘,市值降至428亿港元。
公告中指出,净利润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几项因素,包括向消费者提供生育补贴、降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渠道库存、政府补助的减少以及全脂奶粉产品的减值计提等。飞鹤董事长冷友斌表示,生育补贴措施对利润的影响尤为显著。自今年4月起,飞鹤推出了12亿元的市场补贴,向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发放不少于1500元的补贴券,以免费领取奶粉产品。这一政策虽然提升了品牌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声量,却也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收入。
飞鹤的这一举措迅速引起了行业内其他品牌的关注,导致了一场补贴大战,伊利和君乐宝等品牌也纷纷跟进,补贴金额高达16亿元。然而,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虽然各大品牌都在实施补贴,吸引力却在相互抵消,实质上这仍是一场价格战。此外,生育补贴对业绩的影响可能超出管理层的预期。
有观点认为,这一补贴策略可能会压缩中小品牌的市场空间,反而有利于像飞鹤这样的头部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公开资料显示,飞鹤自1962年成立以来,从黑龙江齐齐哈尔起步,成为中国最早的奶粉企业之一。截至2023年,飞鹤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达到21.5%,并连续五年稳居中国市场的第一。
截至北京时间7月8日14:20,飞鹤的股价报港元/股,下跌3.38%,总市值降至414.37亿港元。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飞鹤及其竞争对手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