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6日的早晨和下午,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金管局)两度进入市场,通过出售港元以稳定其汇率。这是该机构在短短四天内第四次采取干预措施,累计注入高达1,294亿港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金管局在6日清晨宣布,已出售605.43亿港元(约合78.12亿美元),随后在下午再次进行操作,向市场出售127.88亿港元(约合16.50亿美元),这使得香港银行体系的结余上升至1,741亿港元。金管局的发言人指出,此次干预的目的是为了将港元汇率稳定在不超过7.75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

自5月3日以来,港元兑美元汇率连续触及联系汇率机制中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这是自2020年10月以来首次触发该机制,促使金管局不得不出手干预市场。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到,预计将有三大因素持续推高港元的需求,包括大型首次公开募股(IPO)项目入驻香港和大型企业的派息行为。

此外,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初公布对等关税政策,并与多个国家展开贸易谈判,市场对亚洲货币升值的炒作也在增温。进入5月后,多个亚洲货币,包括新台币、日圆、韩圜和泰铢等,都展现出强势走强的态势。

然而,分析人士警告,香港经济长期依赖金融和房地产,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承压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美中关系的紧张、中国内地政策的模糊,以及香港政治环境的封闭性,都使得国际资本对香港的信心减弱。外资撤离和经济活力下滑的压力依然存在,港元汇率的短期强势并不能掩盖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