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之间的关税战似乎进入了一个胶着的阶段。美国正积极与多个国家进行关税谈判,意图孤立中共,而中共则通过外交手段试图建立抗美同盟。分析人士指出,东南亚国家在此局势中,选择以国家利益为核心,采取务实的外交策略,拒绝加入中共的抗美联盟,同时也在积极争取美国降低关税。
中共商务部发言人于4月21日表示,坚决反对任何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的交易,并警告称中方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这一言论反映出中共在关税战中的强硬立场。此前,媒体报道了特朗普政府施压希望获得关税减免的国家,要求它们减少与中共的贸易往来,甚至可能实施经济制裁。
特朗普政府曾暂停对全球征收高额关税,唯独对中共实施了例外,高达145%的关税使得中共对美国产品的反制税率达到125%。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于4月14日至18日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进行了国事访问,试图拉拢邻国,构建一个反抗美国的统一战线。
然而,东南亚国家并不急于响应中共的号召。台湾南华大学的国际事务与企业学教授指出,东南亚国家更注重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及市场机会,对中共的倡议持谨慎态度,担心成为美国制裁的目标,不愿为中共的战略目标牺牲自身经济利益。尽管中共是许多东盟国家的最大交易伙伴,但它未能有效建立以自身为中心的区域共识,反而使得美国以安全承诺和市场开放的方式吸引这些国家。
在美中角力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的决策逻辑逐渐改变,基于市场利益和避险考量进行理性选择,显示出中共在区域内的战略尚未赢得信任。东南亚国家正以灵活的策略自保,努力保持战略模糊,以便拥有更多选择的灵活性。越南近年奉行的“竹子外交”,正是这一策略的体现。
在经济层面,虽然习近平此行与各国签署了数十份协议,但大部分内容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仅为象征性的外交交换。越南等国政府态度审慎,所签协议多为框架性质,缺乏具体实施条款。时政评论员指出,尽管表面上给予中方礼遇与合作承诺,各国在实质内容上却显得相当保守。
东南亚国家还在寻求通过增加从美国进口能源来换取关税减免。泰国、印尼等国的财政和能源部长均表示计划增加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和原油,作为与美国政府谈判的一部分。即使是中共的亲密盟友巴基斯坦,也考虑在与美国的谈判中首次从美国进口原油,以减轻关税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东南亚国家普遍拒绝加入中共设下的抗美联盟,显示出它们更重视与美国的经贸关系,不愿成为中美对抗的工具。习近平的访问虽然试图构建抗美联盟,但越南领导人明确表示与美国的独特纽带,拒绝陷入中共的阵营框架。
总的来看,习近平此行更多是为了应对中美关税战的压力,试图稳定周边关系,但成果有限,象征意义大于实质突破。未来美中关税战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可能出现全面升级、维持现状或双方进行谈判等多种情况,但结构性矛盾依然难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