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0日,中国的国有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涵盖活期、定期及通知存款等多种产品。这一变动使得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首次低于1%。

具体来看,建设银行将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同时,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和两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均降低了15个基点,降至0.65%、0.85%、0.95%和1.05%。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则下调25个基点,分别为1.25%和1.3%。此外,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和存本取息的三种存款方式也普遍下降了15个基点,七天期通知存款利率同样下降至0.3%。

这一动作并非孤立,早在今年4月,部分商业和民营银行已采取类似措施,降低存款利率。5月20日,招商银行也随之下调了其存款利率,具体调整与建设银行相似,进一步印证了银行行业的整体趋势。

根据媒体的统计,自4月份以来,已有近20家银行对定期存款产品的利率进行了下调,尤其是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降至2%以下,显示出市场利率的普遍走低。

业内专家指出,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控制负债端成本。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经降至1.52%,处于历史低位,这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构成了压力。

广发证券的分析师倪军提到,美国的关税政策对经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冲击,预计央行可能会采取降准降息的措施,但需警惕汇率压力和长期债务利率快速下行带来的金融风险。同时,建设银行的首席财务官柳荣表示,银行业的净息差在2025年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这一消息引发了网民的广泛讨论。许多人对经济现状表示担忧,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尽管银行下调利率,民众仍然不愿意将资金投入消费。网民“马各骆”表示,尽管利率低,普通百姓仍会选择存钱以应对未来的生活需求。另一位网民“Rise”则指出,降低利率并不能刺激消费,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外贸、楼市和股市都受到影响。

有网民提到借鉴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经验,认为仅仅降低利率并不能解决需求低迷的问题,必须提升大众收入和经济预期,才能真正推动经济复苏。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