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8日的发布会上,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十四五”民生统计报告,声称2024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6至59岁)将达到85,798万人,占总人口的60.9%。官方表示“规模优势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意图展现中国的经济韧性。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失业率的持续上升及赋闲人员的增多,令这一“人口红利”的说法显得苍白无力。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7月,全国城镇16至24岁劳动力的失业率已达17.8%,而25至29岁和30至59岁的失业率则分别为6.9%和3.9%。8月的数据显示,16至24岁劳动力的失业率进一步攀升至18.9%,较上月增加1.1%。尽管统计局强调“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但国内就业市场的压力却愈发明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企高管程远表示,人口红利与失业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虽然人口红利可能提供潜在的就业机会,但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际的就业。如今,市场上有大量的待业人员,许多企业因经营困难而不得不裁员,特别是在外资企业撤离的背景下,失业现象愈加严重。
程远指出,外企在中国投资的初衷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和出口利润丰厚。然而,随着贸易战的升级,出口形势恶化,许多外企为了规避风险选择撤离。他强调,失业问题并非因人口红利,而是由于整体经济环境恶化,包括外贸和外资的撤离,导致不少人失去工作。
此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总人口将降至14.08亿,较2023年减少139万人。这一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面临的人口结构挑战。
大陆文化业者龙言则指出,中共发布如此高的劳动人口数据,实际上是为了对外展示中国经济的强大,试图欺骗国内民众和吸引外资。他认为,这些数字并不反映实际情况,国内的经济形势并没有宣传的那样乐观。
龙言指出,中共政策的频繁变动使得外资企业难以适应,许多外企因此选择撤离。他批评当前的就业数据,表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堪忧,失业率的提高令人不安。他形容这一政权为“邪恶”,对政府的无能与不可靠感到愤怒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