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财报的陆续发布,中国大陆的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低迷期。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已有40家基金管理公司披露了相关的营收情况。普遍的趋势显示,这些公司不仅营收大幅下滑,净利润也难逃厄运,行业整体正处于寒冬之中。
依赖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公司尤其受到重创,年复一年地面临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重下滑。唯有产品线更为多样的公司,才能在这种困境中找到应对之道。部分公司通过实施降本增效策略,逆势实现了利润的优化与增长,但这也导致了曾经光鲜亮丽的薪酬体系的崩溃。
数据显示,一些早期掀起降薪潮的公司,其高管的年薪已无一人超过300万元人民币。经过多轮审计后,头部基金公司的年终奖也遭遇了严重缩水。中邮基金的年报显示,其人均薪酬从高峰时的150万元骤降至56万元,伴随而来的是裁员潮和学历竞争的加剧。
在40家基金管理人中,超过一半的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尤其是那些主动权益类产品占比较高的公司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例如,信达澳亚基金的营收同比下降31%,净利润缩水42%;东方红资管的营收下滑30.4%,净利润跌幅超过40%;光大保德信基金营收下降25.5%,净利润减少近50%;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农银汇理基金的净利润也同比下降超过20%。
受影响的公司中,信达澳亚、东方红资管、交银施罗德基金等,曾以主动权益类基金为业务核心。随着业绩和规模压力的叠加,这些公司经历了营收与净利润的连续下滑,部分公司甚至达到连续两年的低迷。
招商基金同样遭殃,2024年的净利润下降了5.9%,主要受到主动权益类基金拖累,混合型基金的规模也减少了21%。而中邮基金作为唯一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募基金,其年报详细披露了各项费用支出,显示出明显的降幅。2023年中邮基金的人均薪酬为67.8万元,而2024年降至56.4万元,降幅达到17%。同样,职工薪酬总支出也从1.9亿元减少至1.4亿元,降幅为21.6%。
与此同时,各项业务费用也随之压降,会议费、业务招待费和宣传费的降幅尤为显著。具体而言,手续费及佣金减少了3385.92万元,降幅达31.23%;业务宣传费减少395.44万元,降幅35.41%;业务招待费则减少354.63万元,降幅高达51.97%;差旅费和会议费的降幅也分别达到了28.29%和72.44%。
在这个行业寒冬中,公募基金的未来如何走出阴霾,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