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卤味市场,三大巨头——周黑鸭、煌上煌和绝味食品的2024年业绩令人堪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显著下滑。根据最新发布的年报,这三家上市公司的门店数量在过去一年中关闭超过3600家,反映出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具体数据显示,周黑鸭的2024年营收为2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7%,净利润9820万元,同比下降15%;煌上煌的营收为17.39亿元,同比下降9.44%,归属净利润为4033万元,同比骤降42.86%;绝味食品的营收达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减少34.04%。
门店数量的减少更是对行业健康状况的警示。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为14,969家,相较于2023年底的15,950家,减少了981家。若考虑到截至2025年4月中旬的数据,绝味的门店数量已降至12,129家,意味着在不到一年内又减少了2840家。华创证券的研报预计,2024年绝味食品的净闭店数目可能达到2000家。周黑鸭和煌上煌的门店数量近日也分别减少了785家和837家。
尽管这些企业在业务上遭遇了双重打击,进入2025年后,营收和净利仍在持续下滑。根据最新的第一季度财报,绝味食品的营收同比下降了11.47%,净利润同比下降27.29%。这一现象的原因,部分分析师认为是零售价格的上涨所致。
例如,在北京,绝味鸭脖的定价显示270克的鸭脖售价为30元,而周黑鸭的300克鸭脖售价则为36元。将这些价格换算为每500克,鸭脖和鸭翅的价格约为60元,而鸭肠和鸭舌则分别高达130元和200元,远高于日常食材的价格。
尽管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但在卤味作为“零食”的市场定位下,这样的定价无疑让消费者感到负担沉重,很多网民戏称这些连锁卤味店为“卤味金铺”。更为严重的是,行业的旧有商业模式正面临挑战。最初,卤味以其即食性和亲民价格迅速占领市场,但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这种依赖于快速拓店的模式已经失去了效力。
线上消费习惯的普及使得线下门店的流量优势逐渐减弱,而三大巨头在电商和外卖等新渠道的布局也未能有效填补线下销售的空缺。这导致单店收入持续下滑,门店数量不得不随之减少。
在产品创新方面,卤味行业也面临着严重的乏力。长期以来,鸭脖和鸭翅作为主打产品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年轻消费者对多样化和健康化的需求。尽管这些企业尝试跨界吸引年轻人,但目前的努力尚未产生显著成效。
这一系列问题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不少人表示如今的卤味价格过高,口味也大不如前,影响了消费体验。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及饮食安全的关注加剧,卤味行业的未来发展亟待重新审视与调整。